第七百零二章 青青子衿
“二位兄臺,長途跋涉前來助我,實在是吳某之幸。”吳偉業趕忙放下手中事物,上前迎接,向兩位年輕的男子拱手行禮。
之前崇禎在位,天下大亂,被亂民和流寇抓起來,當街殺死,家中錢財被搶劫一空的讀書人比比皆是。
甚至很多讀書人,都不敢承認自己讀書人的身份。
而如今朱振做了皇帝,雖然對待讀書人比較苛刻,動不動就跟張居正一樣,將考成法舉起,對官員進行嚴格的懲罰。
但是好歹在太平的地方,讀書人還能受到尊敬,所以新明的文風漸漸重新升起,甚至想跟軍方重新掰掰腕子,重新來個三楊輔政也不是不無可能。
兩位讀書人面色和藹,一身儒雅之氣,見吳偉業先行行禮,連忙躲避還禮,其中一人叫賢弟,另外一人卻叫吳偉業前輩。
這兩人俱是懷慶府的進士,與吳偉業稱兄道弟的那位,姓胡名萊,乃是崇禎四年的進士,吳偉業與他同年,所以可以兄弟相稱,而另外一位,則是崇禎七年的進士,晚吳偉業一屆,就算是在後世大學都要叫一聲學長,更何況是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大明,故老老實實的叫了聲前輩。
這聲前輩現在叫的,哪怕將來他在官場上順風順水,坐到了內閣的值房,這聲前輩依然叫的。
徐梁雖然竭力在改變一些事情,但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潛規則,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
除非徐梁不去這個皇帝,跟某位哲人一樣,回家寫本菜根譚,或許也能名垂千古。
吳偉業在懷慶府的檔案裡,瞭解過兩個人的家世背景,知道胡萊是孟縣人,而另一位王碩則是河內人,此番二人聯袂而人,很明顯是與之前那波惹得徐梁很不開心的十佳好租劃清界限。
吳偉業從皇明週刊上讀過一篇文章,說人過三則有社會,有社會必然會有黨,有黨而無派,則勢必會千奇百怪。
就算同樣都是豪門大家,也必然舊有恩怨,新有爭奪,不可能鐵板一塊。如今兩位進士前來拜會,正是印證了週刊上說的話。
三人既然都是進士,自然無需講那麼多禮數。尤其是胡萊,他與吳偉業同年,在大明鼎盛之時,他們這種關係可以成為戰友一般穩固的存在。
而此時文風漸興,這種模式自然再次興起。所以此時,胡萊格外熱情,彷彿就是這裡的半個主人。
儘管之前吳偉業與他幾乎不曾見過,但是深知官場規矩的他,自然也作出一副故友重逢的親切模樣。
同年這層關係,可是不比後世睡一個寢室的鐵哥們來得弱。
將兩人讓進了內堂。
吳偉業命奎伯上了咖啡。
雖然咖啡這種東西並非是大明原產,但是這種商人從海外引進來的茶飲,味道雖然苦澀,但是也帶有一絲淳意,而且頗符合陛下所言,時刻吃得苦中苦,方能復河山的論調。
最為關鍵的是,這咖啡雖然苦,但是比茶水來的提神要快。
所以在工作量頗大的新朝官員中非常流行。而且隨著如今大明的商路在海外開拓的很快,不僅豐富了新朝的稅收,而且這種茶葉也不貴。
二位進士因為在北方,自然缺少見識到這種物什的機會,引入喉中,感覺苦澀難耐,卻要耐住風度,自然有苦難言。
等到這咖啡咽入喉中,自然也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
對於南朝自然也有了一分新的瞭解,這根之前的朝廷不一樣,他正在日新月異的引入新的東西,而守舊之人,自然會被淘汰。
吳偉業到底是心中有事情惦記著,便缺乏了他們這位沉穩。
最終有些耐不住性子,將這位品味咖啡的寧靜告一段落。
見吳偉業咳嗦了兩聲,二人同時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饒有興致的看著吳偉業。
吳偉業開口便將話題引到了王碩身上,說道:“若是愚兄所記不差,王兄最初是被選用為萊陽縣令吧?”
王碩知道現在新朝廷對於各地摸查的詳細,也知道眼前這位前輩肯定是做過功課,知曉他的底細的。
但是他還是必須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區區不才,竟然老前輩掛念,實在是王某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