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鄴城,此時的鄴城又被人們稱之為鄴都,漢獻帝劉協與大漢文武百官來此落戶後,聞得商機的大漢富商們紛紛來此置業,隨著大江南北的人潮湧入,鄴城也是處於不停的擴建當中。
鄴城北區是為漢獻帝劉協搭建的成片宮殿群,初平三年完成落建後,今年年初,公孫瓚為顯皇權地位,得以號令天下。又是吩咐宗正吳子蘭與宦官張義再次添設幾處宮殿,幾個月的時間,也已快要竣工。
鄴城皇宮的朝堂之上,一眾大小官員分列兩側,此次朝會商議的主要內容是:“如何處理劉備非法佔領徐州一事!”
“哎,郭圖一走,朕當是好生無聊啊!”,朝堂上的大臣們因為劉備造反一事,吵鬧的不可開交,天子劉協卻是已經魂遊天外,一副生無可戀的搖頭嘆息著。
朝堂文官之中的袁紹見公孫瓚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裡,心中思量了一下,隨即又抬頭看了一眼神遊天外的劉協,赫然出列,躬身施禮,而後怒氣衝衝地呵斥道:“陛下,劉備自詡靖王劉勝的後代,四處招遠撞騙,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懇請陛下降旨誅之!”
袁紹的話音扔進吵雜的朝堂上,令殿內為之一靜,剛才還吵鬧得熱火朝天的朝臣們心中知曉這是要動真格的時候了,紛紛閉上嘴巴,靜待天子劉協與實際朝廷掌控人公孫瓚的決定。
“陛下,劉備此賊聯合徐州別駕糜竺于徐州造反,如不是老朽走的快,今日可能就見不到陛下了,徐州州牧陶謙請求陛下降旨誅殺劉備、糜竺這等欺君罔上的奸佞賊子!”
“求陛下降旨誅殺劉備……”
袁紹、陶謙二人在朝堂上義憤填膺地怒罵劉備、糜竺,年邁的陶謙,因為無家可歸更是跪倒在地請求天子劉協與公孫瓚為其做主。
而一眾以公孫瓚為首的文武百官,都是穿著一條褲子,現在的袁紹明顯就是公孫瓚的代言人,一見袁紹率先發話了,數十位官員當即順勢跟隨出列,向著劉協躬身請旨。
“大將軍,這事您怎麼看?”,面對堂下的文武百官咄咄逼迫,膽小的劉協登時嚇的渾身一縮,顫顫巍巍地看向武官為首的公孫瓚,眼中滿是乞求。
“稟陛下,劉備此人素來名聲不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陛下可以降下旨意,令其限期內來到鄴城面聖,並予以認錯,如若劉備能夠知錯便改,陛下胸懷之廣闊,便就饒恕與他!”
“也好!”,公孫瓚的回答讓劉協的心中很是舒服,有褒有貶,很合他的心意。
劉備的事對他來說,影響不大,此時的他心中明白,自己這個天子不過是名存實亡罷了,但公孫瓚對自己禮遇有加,這不得不讓他深有感動,當即便向公孫瓚又問道:“那他要是不來鄴城呢?朕當如何?”
“如若劉備頑固不化,那就是對吾大漢天子的不尊,到時陛下可將其剔除劉姓一族,並責令一員猛將代天討伐徐州,以儆效尤!”
“嗯,就依大將軍所言!”
“陛下聖明!”
堂下細聽的文武百官們還是感覺大將軍太過於仁慈了,人家都造反了還給什麼認錯機會,當然,百官之中一部分人聽此,心中有些不爽,而另一部人對公孫瓚的做法深受感動,想這公孫伯圭自升任御史大夫後,一面重視民生,一面監察百官,如今劉備造反,公孫瓚還願意為其袒護,當真仁義。
有道是心心相惜,今日劉備如此,日後如果事情落在自己身上,那不同樣也能獲得公孫瓚的保護不是?
坐過一方諸侯的袁紹見到公孫瓚此舉,心中卻是感慨萬千,公孫瓚的做法能瞞得過別人,但卻很難瞞過他,雖說看似是為劉備開脫,給其認罪機會,但實則是一記無形的暗殺,劉備最在乎的是什麼?是名聲、是漢中山靖王后代這個身份。
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安身之處的劉備怎麼會輕易將徐州拱手讓出,但如果不來鄴城述職,那麼靖王之後這個身份就難以保全,這對劉備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