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就不養吧!沒準城裡人不興養豬。
王伯又開始了他的忙碌生涯,庫存裡的糧食充足,可補可不補。
只是寧虎那邊蠟燭的需求量更大了些。
不知是過年期間揮霍一空,還是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元宵節,不少商戶去他那下了訂單。
如今已經不是考慮蠟燭的銷路,而是蠟燭數量跟不上的問題。
王伯不得不趕著馬車出去重操舊業。
是以,月紅哪怕如今已是身懷六甲,多數時間還得留在前院等候著。
王伯心疼大閨女月紅不能安心養胎,乾脆叫上小閨女暗香一起趕著馬車出門。
這樣出去一趟回來也能多裝一馬車的貨物。
老太太上次在酒樓裡點菜不識得字,自我感覺有點丟人。
小月娥跟著老管家學習讀書認字時,她也跟著坐在一旁豎著耳朵聽。
到底是年歲老了,學習能力不夠、記憶能力不行,一天下來啥也沒能學會。
柳月初沉浸在他的習武訓練中,認真對待的態度讓月紅都懷疑人生。
真有人是武痴嗎?
自家小弟可別練武把自個兒練傻了,看來還得多讓他出去增長一些見識。
....
青雲巷是一條寬敞清幽的巷子,這條巷子不允許攤販們擺攤售賣。
沒有小販們高昂的叫賣聲,自然也就沒有市井小民那些討價還價的喧囂和吵鬧。
這條傳聞中可以行大運的巷子,從年初八開始逐漸就熱鬧起來。
有不少學子結伴同行,他們身邊帶著書童。
一個二個意氣風發,談笑風生,瞧著像似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一位身著青色長衫的學子,手持書卷,他身旁的書童揹著書箱,緊跟其後。
這位學子口中還唸唸有詞,似在溫習文章。
另一位身著白色長袍的學子則顯得更為灑脫,手中摺扇輕搖。
與同伴們談論著古今之事,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常勝眼裡猶如一群神經病。
天兒那麼冷,你們拿著個摺扇裝什麼樣子?
還不如拿個小木凳,走累了還能隨時坐一會。
那邊又有幾位學子圍在一起,對著巷道邊枝條枯槁的柳樹評頭論足,各抒己見。
時不時冒出一句臨時創作出來的詩詞。
常勝雙手抱臂,肩頭靠在門房邊上,一臉鄙夷的看著緩慢走動的弱雞們。
“有這個閒工夫來這裡行大運,不如先在家將身子骨練紮實一些。
省得進了考場,熬不過那幾天幾夜的苦頭,豎著進去橫著出來。”
易老爺子正捋著鬍鬚觀望,聽了這話,險些扯下自己的鬍鬚。
老管家和老太太也齊齊看向常勝。
“常護院,你小聲些,省得那些學子們聽到,過來跟你理論,他們文鄒鄒一套一套的,咱們可說不過。”
老太太好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