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站起來的是趙則,朱業連忙抬了抬手,虛請道:“趙老家主有什麼看法儘管誰便是。”
“主公。”
趙則拱了拱手道:“我對於其他各師的安排都沒什麼疑惑,不管是六師去支援三師進攻長沙,還是各郡所需要的兵力駐守都能想明白,但唯獨一處是我不能理解的。”
“哦?”
朱業想了想,瞬間就明白了過來,直接說道:“趙老家主莫不是對混四師往會籍所屬越地前進有些不接?”
“主公睿智,正是如此。”
趙則點了點頭,緊跟著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會稽所屬越地多是些山地、丘陵,道路險阻難行,哪怕與牂柯郡相比也不遑多讓,而且人口也較為分散,地方民眾蠻橫霸道......”
“五師進入會稽所屬越地以來一個多月,往前推進不過三四百里路程,單單是患病者都已經達到了五六百數......”
“不僅沒有給我們帶來一分一毫的益處,反而在我等正與朝廷對立的關鍵時刻,加重了我軍的醫療負擔。”
“還有糧草補給,因為其地勢的原因,後勤保障實在的難以跟上,目前我軍掌控之地已達六郡,主公所說之戰略縱深已足......”
“集於以上種種,老夫實在是想不出此時繼續攻打會籍所屬越地對於我軍有什麼作用,現在即將開春,正值用兵之際,為何不將五師召回豫章,以應不測?”
這話一出,與同樣想法的人紛紛點頭。
其實會稽所屬越地只是其周邊以及會稽北部的人會這樣叫,在整個大漢來說,它其實是屬於會稽的一部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叫呢?
原因很簡單,會稽和會稽所屬越地有差距,並且非常大。
會籍自漢以來,前後曾作為楚王韓信、荊王劉賈、吳王劉濞等王的領地,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其生活水平、經濟實力甚至可以說不下於長江北部的某些地方了。
而會稽所屬越地呢?
漢武帝元封年間才將此處閩越覆滅,將其納入了會稽郡管轄範圍,這個地方多是山地丘陵,道路難行,基本上就屬於是那些個被流放的官員該去的地方。
這種地方,你說原會稽的管理者又怎麼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呢?
任由其自主發展,被流放到此的那些官員又是每天唉聲載道、碌碌無為的,慢慢的南北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的。
差距一出現,生活在會稽北部的人自然就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久而久之會稽南部地區曾經的喊法就再次出現了。
趙則等人會這樣想,朱業並不奇怪,畢竟他們又不知道幾千年以後,這個地方會有多發達不是?
他們不知道,並且覺得對這裡繼續用兵沒有作用,朱業也不能蠻幹非要用兵,所以就得給他們解釋。
思索片刻,一個合理的理由就出現在了朱業的腦海裡。
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