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說道。
“3個億?”於少鋒的表情有些吃驚了。
現在餘河的財政收入還沒到八千萬,要突破三個億,談何容易啊?
“目標很遠大,所以壓力會很大,我知道。”杜秀青看著於少鋒的表情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很多事情都是逼出來的
。所以,我們也要給自己一點壓力。當然,這也是我初步的想法,到時候上常委會大家討論討論,把這個五年計劃制定出來
。”
“是,有壓力就會有動力。或許現在對於我們來說,三個億的數字很大很大,可能到時候回過頭來看,其實這可能還是個保
守的數字呢?”於少鋒說,“關鍵看我們怎麼做,能有多少好的專案回流餘河本土來發展。”
“對,所以要努力去爭取。餘河這個地方雖然比不得沿海,有華僑捐資投資,但是,從本土走出去的一些能人也是不少的。
我們儘量去了解這方面的資訊,然後去做工作。”杜秀青說。
“好!我已經在蒐集了,找到了很多,發現了幾個很有身家的企業家。”於少鋒說,“張國平是我們餘河做木雕的第一人。
他當年帶出了很多木雕徒弟,現在分散在全國各地,尤其在上海和福建做木雕生意的一些人,很多都已經身家不菲了。”
“哦,這是個好資訊。”杜秀青很感興趣地看著於少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餘河素有木雕之鄉的美譽,只是沒有開發和利用出來。當年張國平就是憑著自己的一雙手,帶著幾個徒弟,做出了讓日本
人愛不釋手的樟木箱和神龕,從此開啟了他的致富之路,創辦了餘河雕刻廠,培養了一大批做雕刻的人才。”於少鋒說,“
我倒是有個建議,作為餘河的特色產業,木雕,我們可以好好開發和做大。在縣城規劃處木雕一條街,專門經營餘河木雕。
把這些在外面做木雕經營木雕的人吸引回餘河來,讓他們實現產銷一體化。”
“這個主意不錯!”杜秀青的眼前也是頓時一亮,“打造木雕之鄉,規劃木雕一條街,進行重點招商推介,擦亮餘河木雕這
塊金字招牌!”
“對!就是這個意思!”於少鋒喝了一口水,很興奮地說道,“杜記,要讓這一個規劃專案成為今後餘河最興盛的特色產
業,讓這一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連鎖發展,形成產業鏈,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的聯動發展。”
“可以好好規劃,好好設計一下。”杜秀青站了起來,有些激動地說,“你考慮問題很細緻,爭取把這個專案的計劃早日
完成,過完年後,我們就開始來著手規劃打造,力爭早日見成效。”
“好!我也是這樣想的!”於少鋒說,“餘河的木雕,現在已經吸收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優秀元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前兩
天,我受朋友邀請,去看了一位民間的雕刻大師的作,真是沒有想到,那麼精緻,美輪美奐!就是從那兒,讓我對餘河的
木雕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我們政府應該為餘河木雕的發展做出一些大的推廣動作,這樣,才能讓這個傳統的產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