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稱為“年關”。除夕因常在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
它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天。
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佈新,張燈結綵,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飯、守歲。
一年一次的年夜飯,是全家都要動員的大餐,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平日裡很少見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類寓意年年有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蓮藕寓意聰明)等菜品以求新年吉利。這也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年夜飯,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聞到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沉浸在歡快幸福的氛圍了。
楊東早早就被母親叫起,幫著裡裡外外打掃洗刷。
楊東媽媽還有些不放心,仔細叮囑了一句。
“不能說髒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知道了。”
老人一般認為,好的不靈壞的靈,在風俗裡,文字語言是有力量的。所以不吉利的話不能說,不能說自己也不能說別人,要謹言慎行。
尤其是大年三十,這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候。要辭舊,要迎新,要迎接新的一年哦。過年是一年的開始,關乎一整年的氣運,因此關於說話忌諱就很多。這期間喪氣的話不能說,要說積極樂觀的話。因為農民認為這期間說的話都可能成為這一整年自己的生活寫照。說喪氣的話會敗壞人的“氣運”,所以要想不被人嫌棄,喪氣的話是千萬不能說的。,也代表這明年的開始。更不能說。
跟著忙乎了一上午,終於給家裡打掃個乾淨,楊東又被楊樹林指使去貼對聯。
在屯子裡,一般貼對聯的都是家裡的小孩或年輕人。同時貼完對聯還要放一掛鞭鞭炮。
城裡貼對聯用的都是透明膠,而屯子的用的都是漿糊。並不是因為屯子考慮成本問題,覺得透明膠比較貴。而是屯子裡需要張貼的地大門了,門框了,方灰比較多,面積也較大。用漿糊張貼,不但方便簡單,而且異常牢靠,甚至能貼上一整年。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
“這鞭炮不響啊,沒勁。東子,再點幾個二踢腳吧。”
楊樹林對於楊東剛剛點燃的一掛掛鞭不是很滿意,還是傳統想法,認為越響亮越好。越能祛除汙穢,迎接新年。
楊東當然開心,他正想找機會完完二踢腳呢。
“蹭,碰。”
巨大的聲響迴盪在高空,楊東趕忙又掏出一個二踢腳固定好。
放二踢腳一定要在平地上或固定好底座,不然方向有所偏差或導致炮身偏到就麻煩了。
還是那句話,安全第一。
放完炮楊東就返回屋裡簡單吃了口午飯,沒辦法。媽媽和奶奶的精力都放到了準備年夜飯上中午只能對付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