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銷售,已經不再是一味地守在門市等待客上門了。外出拓客的行銷和獲取電話資源進行ca客的電銷,都是獲取客戶最基礎的渠道和方式。
尤其是在業績不佳或者客戶來訪量較低的時期,出去拓客是銷售人員的必修課。
拓客的主要目的,一是透過主動的線下傳播方式廣而告之。二是透過線下銷售員與客戶面對面的傳播過程中,獲取到對產品感興趣、有意向的客戶。
社群拓客有個優點是固定區域。設施場景都比較固定,社群中的住戶也因此有一定的固化生活軌跡。
對於社群拓客,林雅蘭認為:
第一、透過網路查詢社群,瞭解社群的基礎資訊,以此判斷不同住戶剛需的可能機率。
第二、透過衛星地圖查閱社群的主要出入口、地下車庫位置,以此判斷社群內部的各個通道,以便選擇合適的出入口。
第三、透過了解社群的戶型和樓棟,選擇掃樓陌拜的順序。比如,兩居室和三居室的家庭成員是不同的,以此可以判定是否有孩子、孩子多大?
按照這個思路,林雅蘭打了個網約車,一個人來到了豐臺區的朝暉小區。
透過社群地下車庫通道進入小區後,在各個可通往地下車庫的電梯口張貼了宣傳廣告。但為了避免物業追責,沒有蓋個人名片印。
按照小區樓棟的分佈,林雅蘭制定了一個掃樓的路徑,決意先從地下車庫插車開始做起。
插車,顧名思義就是把宣傳單捲成一條,然後插入放置到駕駛室車把手的位置,利用車主上車時開門的必須動作,把宣傳單傳遞給車主。
其實這是有機率的,並不是所有人在拿到宣傳單之後都會開啟來看。
有些人會直接丟掉,有些人會開啟看了一眼再丟棄。儘管如此,還是會有人拿下來,仔細看過之後產生興趣的。
聽起來像大海撈針。
但拓客這個工作的本質就是以量換質。如果量不衝起來的話,那就更別提轉換為準客戶的可能性了。
就在林雅蘭正在插著宣傳單的時候,突然聽見身後有人對她喊道:“喂,做什麼的?”
林雅蘭轉身一看,發現是個阿姨。她穿著普通,腳踏布鞋,手裡提著一個菜籃子,瞧過去大約六十多歲的樣子。
林雅蘭迎上前去,笑著對她說:“不好意思,阿姨,我在這裡發廣告。”
說罷,拿出一張宣傳單遞到她眼前。
阿姨沒有接,倒是打量了她一番,說:“我還以為是偷車的。”
“不會不會。我是新源公司的,來咱們朝暉小區發廣告找客戶的。”
“對著車子發廣告呀!?”阿姨疑惑道。
林雅蘭被阿姨這麼可愛的反應給逗笑了,回答她說:“不,主要還是想等開車的人回來,能看到我們的廣告。”
“哦,我說呢。我以為你給車子發廣告呀!”
阿姨一路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林雅蘭也就一路跟隨著她走,在兩人對話的過程中,就來到了電梯間。
林雅蘭心想,正好上一樓,到小區裡看看。
在電梯間,阿姨瞧她手中抱的一摞宣傳單,問道:“這裡有多少張呀?”
林雅蘭回答說:“大約二三百張吧。”
阿姨繼續好奇:“今天都得發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