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漢軍有十六萬,可在經過士族之亂後,漢軍的損失當在兩萬以上。
也就是說,現在的漢軍滿打滿算就只有不到十四萬人,當然這是精銳的數字。
按照大漢有六百萬的人口來計算,大漢的最大徵兵規模在六十萬左右,基本就是三丁抽一。
然而地方上還需要有人種田,否則都去當兵參軍了,那豈不就是窮兵黷武了嗎?
因此,單靠漢軍一方,無論人數還是實力都難以與北周抗衡!
為了應對北周,也為了抗衡北周軍,現在的大漢就不得不透過外交手段。
好在劉裕有先見之明,且能夠未雨綢繆,在此之前早就派遣了各路使者前往各方勢力進行接洽。
幷州方面,名義上的主帥—劉曜已經歸降,且為大漢獻上了上黨一郡。
這使得上黨郡納入了大漢的治下,太行八陘中的四陘也落入了劉裕之手,壺關也就成為了漢軍進入幷州的跳板。
壺關此地,進可攻,退可守。
因此,劉裕當即委派大將—垣崇祖率軍進駐,從而牢牢地控制住了這一兵家必爭之地。
同時,劉裕積極拉攏劉曜,並依舊委任其為趙王、兼領上黨太守。
此外,劉裕也獲知了幷州聯軍的具體情況,尤其是關於幷州聯軍的實力。
面對石勒提出的要求,劉裕在與重臣們進行商議之後,很快便答應了下來。
因此,石勒如願以償地受封為——幷州牧、徵西大將軍、趙國公,從而正式成為了一方諸侯!
當然了,劉裕對此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石勒與幷州軍必須無條件地聽從朝廷的調遣。
之後,使者再次出動,飛奔前往位於晉陽的幷州軍城西大營而去。
另一邊,另一位使者也抵達了雁門關,從而見到了高歡。
面對大漢丟擲的橄欖枝,高歡卻是沒有過多的要求,畢竟朝廷給的待遇也確實豐厚。
高歡進爵——齊王、鎮北大將軍、幽州牧!
高幹進爵——代國公、平北大將軍、雲州刺史!
其餘北齊文武也一律獲得封賞,此事暫且不提,幷州軍方面自然也是受到了一樣的待遇。
總之,大漢方面透過外交手段,從而成功拉攏了高歡、石勒兩方。
一下子搞定了兩大實力派諸侯,大漢、北齊、幷州軍自此成為了一個陣營,大漢方面便擁有了應對北周的實力。
因此,從整體戰略態勢上來看,乃是北周一家即將對抗大漢、北齊、幷州三方的聯軍。
其中,大漢最多可以出動十萬大軍,幷州聯軍在幷州腹地也能集結大約十萬大軍。
北齊雖然屯兵十五萬於漠南,但實際能夠出動的兵力也只有十萬左右,因此三方加起來有三十萬大軍。
北周三十萬,聯軍三十萬,從表面上看就是五五開的局面。
然而世人皆知,北周歷來以鐵騎稱雄,因此北周遠遠還沒達到底牌盡出的地步。
為了應對北周鐵騎,大漢在外交上還需要進一步地拉攏吳國,而現在漢使—荀攸、荀公達就在再次前往西陵的路上!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