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血之孫吳 > 第1474章 北齊崛起

第1474章 北齊崛起 (第1/2頁)

推薦閱讀:

公元208年5月。

隨著大漢朝廷全面開展的外交策略,漢末異姓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高歡也就此成為了首位異姓王!

在經過了一系列儀式以後,北齊王—高歡正式加冕,不過在此前面卻要加上“大漢”二字——大漢北齊王!

可是不管怎麼樣,高歡都已經如願以償,從此在爵位上更進一步了。

雖然只是爵位和頭銜變得更高了,且北齊軍隊還得聽從朝廷的調遣,但高歡實際上獲得的好處還遠不止於此。

首先,高歡獲得了更多的權利,尤其是北齊公國升格為了北齊王國。

這樣一來,高歡就能組建屬於自己的小朝廷,文武官員、將領們也能因此而更進一步。

於是乎,高歡大手一揮,手下們紛紛加官晉爵。

一時間,北齊上下人人感奮,將士們更是士氣高漲。

這些年來,北齊草創於河北大戰期間,又於秦漢大戰之際休養生息。

之後,北齊先是擊敗了青州軍的北伐,再是粉碎了叛將—麴義與中部鮮卑的陰謀。

緊接著,北齊發兵兩路北伐,接連大勝。

一直到現在,北齊的疆域儼然成為了大漢在北方的屏障,否則劉裕又如何甘心給高歡封王呢?

在疆域上,北齊東抵遼水,西達河套。

北齊治下,總計有十六個郡,分別為:雲中、定襄、雁門、代郡、上谷、廣陽、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安平、鉅鹿。

其中,雲中、定襄、雁門——三郡,原先隸屬於幷州治下。

中山、常山、河間、安平、渤海、鉅鹿——六郡,原先隸屬於冀州治下。

代郡、上谷、廣陽、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七郡,原先隸屬於幽州治下。

由於如今的大漢已經分崩離析,北齊的十六個郡又分別隸屬於原先的幷州、冀州、幽州三州之地,因此北齊在行政區劃上必須要進行革新。

按照大漢朝廷的要求,北齊治下理當分為雲州、幽州、冀州,分別為;

雲中、定襄、代郡、上谷、廣陽為雲州,治所—代縣;

河間、涿郡、漁陽、右北平、遼西為幽州,治所—薊城;

中山、常山、鉅鹿、安平、渤海為冀州,治所—信都。

另外,雁門、太原、西河、上黨、河東為幷州,治所—晉陽。

若是按照如此劃分,雁門郡則必須歸還於石勒治下,否則就會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了。

然而高歡不可能將雁門郡無條件地讓給石勒,大漢朝廷也不可能失去北齊這一重要盟友,更不可能為了區區一郡之地引發雙方的交惡。

為此,大漢朝廷並不干涉北齊的行政主使權利,因此北齊治下十六個郡的劃分一事也就此不了了之了。

由於北齊儼然是被大漢朝廷給綁上了戰車,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從而高歡下令讓各地邊軍修築長城。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由於北齊修建長城的緣故,其治下十六個郡也被後世稱之為“幽雲十六郡”!

除此以外,高歡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上又實行了一系列舉措,從而使得北齊迅速崛起。

在政治上,高歡聽從田豐、沮授的建議——繼續尊漢、護漢,以此對抗北周。

最新小說: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