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分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新、舊城之間以拜拉達河為界,舊城區在河的東岸,新城區在河的西岸。舊城區至今還儲存著古羅馬和阿拉伯帝國時期的許多名勝古蹟,堪稱“古蹟之城”。
縱貫古城東西的直街在古羅馬時代就是全城的主街,現存的主要古蹟都在這條大街上及其附近。其中有始建於公元705年著名的倭馬亞大清真寺;中世紀時代的凱桑門。
公元11世紀建成的古城堡,是這座歷史名城的驕傲;古城的阿茲姆宮,是18世紀初阿拔斯王朝建築的華麗宮殿;古城的哈馬迪市場旁邊,有一座四合院式木石結構的房屋,是古代“絲綢驛站”的遺蹟。在大馬士革城還有歷史上各個時期建成的許多清真寺,這些清真寺都體現了的傳統,代表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貌。
大馬士革是一座有4000年曆史的美麗古城,從古老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伊兒汗國,到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代,大馬士革一直被譽為“天國裡的城市”。悠久的歷史使它留下了神奇的傳說和眾多的古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給它帶來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
早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時代,大馬士革清真寺已經有人居住。歷史上第一個提到這個城市的是埃及特勒·埃爾阿爾馬納的楔形文字碑,碑文中大馬士革被列入公元前15世紀被征服的領土,因此大馬士革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然而大馬士革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城市,直到阿拉米人的到來。阿拉米人是聖經主流漢譯本中的“亞蘭人”,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遊牧部落,屬於閃米特人。
眾所周知是阿拉米人建立了大馬士革的供水系統,方法是開鑿運河地下水道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巴拉達河的水資源。這套供水網路系統後來被羅馬人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改造,至今仍然是大馬士革老城區的基本供水系統。在公元前12世紀,大馬士革成為強大的阿拉米人國家“阿拉米大馬士革”的首都。
阿拉米大馬士革的諸王參與了很多反對亞述人和北國以色列人的戰爭。其中的一位本哈達德二世與亞述王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在卡卡karkar)戰役中激戰。
公元前732年,亞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攻克並摧毀了這座城市,之後的幾百年大馬士革喪失了獨立地位。在公元前572年歸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大帝的波斯軍隊攻佔大馬士革,將她作為波斯帝國敘利亞行省的首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亞洲的遠征使大馬士革首次接受西方人的統治。從此大馬士革經歷了長達1000年的希臘化時期,在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後,大馬士革淪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的戰場。
此城的控制權頻繁地在兩大帝國間轉移。亞歷山大的部將之一,塞琉西王朝的創始者塞琉古一世,以安條克為其遼闊帝國的首都。這導致了大馬士革的重要性下降,與塞琉西王朝新建的城市諸如位於北方的atakia對比,更為明顯。
公元前64年,羅馬統帥龐培將敘利亞西部設為羅馬的行省。羅馬人佔據大馬士革將她併入teagueoftencitiesknonastis。因為羅馬人認為大馬士革是一個重要的希臘羅馬文化中心。
公元2世紀初,大馬士革成為了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222年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將她升格為“羅馬殖民地”。隨著羅馬和平時代的到來,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行省大體上走向繁榮。大馬士革的重要地位在商業交通方面更為顯著。她是始於南方阿拉伯半島、帕爾米拉、佩特拉以及始於中國的絲綢之路的商路的匯集點。此城滿足了羅馬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
羅馬時代的建築保留至今的很少。主要是朱庇特神廟和阿拉米人的哈達德聖所,還有拜占庭時期的聖約翰教堂,不過羅馬人對老城區的市政規劃的確產生了持久的效果。羅馬建築師將希臘人和阿拉米人的地基集中起來,規劃為1500米長750米寬的區域,在外面圍上城牆。城牆有七座城門,但是僅有東門babsharqi)在羅馬時代後保留下來。羅馬時代的大馬士革城市依存就在當代城市的地下5米處。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後,大馬士革成為拜占庭人的軍事前哨,但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使得大馬士革脫離了君士坦丁堡,加之6世紀時的波斯戰爭主要在敘利亞土地上進行,破壞了敘利亞的經濟生活,結果大馬士革在635年情願向軍隊開啟了大門。教時代的大馬士革最為輝煌。
公元636年,教的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伊本·哈塔卜征服大馬士革。這座城市是阿拉伯在古代世界遇到的第一個大城市,661年穆阿維葉·伊本·艾比·蘇富揚使大馬士革成為從西班牙延伸至印度邊境的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661年至750年)的首都,城市的權力與名望均到達頂峰。
這一時期至今猶存的主要宏偉建築為大馬士革清真寺,為哈里發瓦利德一世在公元705年所建,雖曾幾度破壞,燒燬和重建,仍是建築的榮耀。庭院的西牆上殘存有公元8世紀的鑲嵌畫,表現出的房屋、花園、溪流和橋樑等繁盛的景象,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民栓解圍天堂或昔日大馬士革的情景。
阿拔斯王朝在750年掌權後把阿拉伯帝國的首都遷到東面的巴格達。此後,直至11世紀塞爾柱土克曼人上臺,大馬士革在世界的死角逐漸荒蕪。在阿拔斯王朝衰落之後,大馬士革及附近地區內其他城市不斷交戰,社會秩序和經濟生活江河日下。後來,她接受在開羅的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的統治。
在這個混亂的時期,羅馬城鎮的開放式圖景大大改觀,城市生活幾乎無人管,於是越來越集中的人民按共同的民族、宗教或職業特點聚居,在城中央,基督徒在東北方、猶太人在東南面。在擋牆後面,美國居民區便是一個城市,有一領導人,有自己的城市設施廟宇、澡堂、給水裝置和幾個市場。
舊城裡建起了典型的住房,圍繞一座有泉水、有樹木的房子,一堵空白的牆對著街道。隨著塞爾柱土克曼人在11世紀晚期進入阿拉伯世界,大馬士革再此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她接受了一個塞爾柱王朝在1079年到1104年時期的統治,然後是另一個突厥人王朝的統治:burid埃米爾。期間在1148年大馬士革經歷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一次圍攻。
在1154年十字軍主要的敵人,阿勒頗的努爾丁·馬哈茂德征服大馬士革。使之再次成為一個大帝國的首都。於是開闢了一個新的紀元,城市復興了,建造起新的宗教建築,引入新的建築形式、湧現出移民新區,他死後,埃及的統治者薩拉丁獲得了大馬士革並將其作為首都。
大馬士革繼續繁榮,薩拉丁死後,大馬士革阿尤布王朝和開羅阿尤布王朝之間進行長期的戰爭。蒙古人於1260年對敘利亞的入侵是一段不幸的插曲。在蒙古人撤退後,大馬士革成為了馬穆魯克王朝的內僅次於開羅的第二大城市,為它的第一道防線。
它是實施和打擊十字軍和蒙古人的的軍隊的集結地點,大馬士革鋼在十字軍中獲得了傳奇般的聲譽。表面帶水紋的刀劍鋼被通稱作“大馬士革鋼”。露天市場即為駐防部隊服務的市場,在城堡以北地區發展起來,人們可以透過大馬士革進行拜占庭或中國的帶圖案的絲綢的貿易。因為大馬士革是絲綢之路在西端的一個終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ask)一詞來源於此。郊區得到擴充套件,14世紀的時候,住在城牆內外的大馬士革人幾乎一樣多,多餘的糧食首先運往首都開羅,並鼓勵製作奢侈品,諸如錦緞、金屬細鑲嵌、陶瓷和玻璃,供朝廷揮霍和供應歐洲市場。
大馬士革是幾代統治者喜愛的居住地,其中4人努爾丁、薩拉丁及其兄弟阿迭爾和摧毀蒙古軍隊的英雄拜伯爾斯,都葬在舊城內,他們的陵墓和學院結合在一起,和諧自然的融入城市環境,是大馬士革最吸引人的中世紀建築,圓屋頂上帶格的瓜型拱頂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特色,其中兩建築群阿迪利亞學院和扎西利亞學院隔一條狹窄的街道對峙相望,他們分別為阿拉伯科學院和國立圖書館所在地。
在後幾代馬穆魯克君主統治下,大馬士革遭到了貪婪的省市長官以及爭權奪利之害,更可悲的是,在1401年,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帖木兒嚴重破壞了大馬士革,他將城市中的手工藝人遷移到其首都撒馬爾罕。
重建之後的大馬士革在1516年前繼續做一個行省的省會。令人驚異的是,在腐敗的馬穆魯克領導人爭權奪利的時候,大馬士革卻恢復了繁榮,一項活躍的公共工程計劃不但仍在繼續,而且較阿尤布王朝統治時期更為宏偉豪華。
在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開始。他的統治長達400年。期間僅被來自埃及的易卜拉欣帕夏在1832年到1840年的短暫統治所打斷。
這個時期大馬士革喪失了政治力量但仍保持商業上的重要性,一些條約將東地中海的土耳其和敘利亞港口主要向法國,後來又向其他國家開放,西頓在二十一世紀的的黎巴嫩)是大馬士革的主要港口,城內貨物激增,這些漂亮的石結構建築被用作商人客店和貨物儲藏、交換和轉運之所。
及至18世紀,大馬士革商人縮小了商棧的露天院子,將之蓋上圓屋頂以保護貨物免受天氣的影響。大馬士革繼續繁榮的第二個因素是前往麥加和麥地那的朝覲。每年都有一大批車馬在大馬士革帕夏率領下從大馬士革前往聖城,朝覲者在車馬隊出發前花幾周時間在大馬士革整裝補給。
該城市也因朝覲者從阿拉伯帶回的貨物交易而獲利。城最南端的邁丹市貿易的活動中心,集中在有綠瓦尖塔的16世紀錫那尼耶清真寺周圍。大馬士革的確是一座恍如仙境的城市。站在城郊薩利希亞小山上俯瞰,美麗景色一覽無餘。平坦的原野上蔥綠一片,玉帶般的巴格達河波光閃爍,蜿蜒其間。
岸邊一排排白楊樹挺拔秀麗,周圍散佈著一座座花園和果園。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的綠洲景色,與遠處茫茫無際的沙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綠蔭叢中,掩映著一幢幢別緻典雅的白色房屋和清真寺的尖塔。每當夕陽西下,落日的餘輝把樹木、房屋、寺院抹上一片橙紅。
從清真寺的宣禮塔上就開始傳出阿訇們召喚人們出來的喊聲,全城籠罩在一片宗教色彩中。古代阿拉伯的那些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富商巨賈都希望活著的時候能居住在大馬士革,死後能安葬在這塊土地上,這是因為一部古書中曾這樣寫道:“真主寵愛誰,就把誰安頓在大馬士革。”
歷史上,大馬士革不知經過了多少帝國的興衰,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盡滄桑。它看到過赫赫一時的羅馬帝國和拜佔廷帝國被新興的阿拉伯帝國所擊敗;看到過倭瑪亞王朝的阿拉伯帝國時代,此時的大馬士革進入全盛時期。
經受了阿巴斯王朝給予的嚴重摧毀;經歷過阿拉伯民族英雄薩拉丁指揮大敗西方十字軍的著名的戰役。隨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大馬士革達400年之久。法國殖民主義者也在這裡統治過30多年。連綿不斷的帝國戰爭,不計其數的天災人禍,使大馬士革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遭到破壞。
今天,漫步在大馬士革城內,仍然會看到一座“古蹟之城”,被儲存下來的著名古建築很多。那馳名於中東的奧瑪亞清真寺、巍峨的聖保羅教堂,威嚴的石頭城牆和中世紀的古城堡,閃放出人類文明的光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古城北郊有一條又深又長的“布魯丹”山峪,沿巴爾達一譯拜拉達——編者注)河兩畔,建起一處處古樸典雅的避暑山莊、餐館、咖啡館和娛樂場。
每到夏季夜晚,前來消夜者的小汽車川流不息,入夜後,山上山下,燈火輝煌,人在其中,如夢如幻。
大馬士革是一個宗教信仰的名城,在基督教和教這世界兩大宗教的發展歷史上,它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迄今,近400座清真寺和70多座基督教教堂,遍佈古城內外。當你登上大馬士革後面的卡辛山頂,向下放眼四望,可以看到多不勝數的清真寺的綠色園頂和金黃色的尖塔,高聳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