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妝拿起了茶杯,對此她也是有一點難以總結,她需要理清一下思路。
現場就在祖孫倆的沉默中度過了三盞茶的時間。
“‘藝’可以理解為藝術,並沒有普遍認同的定義,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至今,還沒有人為他做出一個準確的定義。”張紅妝說到。
然後她又對她所理解的藝術,進行了講解。
藝術首先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事物,社會活動。
藝術具有技術性,蘊含理性之知的技術活動,是一種必須經過反覆的訓練才能表達和體現出來的事物。
藝術具有形式性,藝術總是以某種形式向人呈現,或者語言、或者歌唱、或者文字、光影、動作、觸感等等。
藝術具有審美性,藝術具有的能引發人的美感、可以被欣賞的屬性,它能挑逗人的七情六慾,也能讓人感受歷史與未來。
張紅妝說到這裡,接著說到:“正是因為藝術具有的如此之多的特性,所以讓他與前面的八種分類都具有了交叉性,非常難以區分,你可以說文學作品是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武學動作是一種藝術。政治體系是藝術、歷史沉澱也是藝術。哲學思想是、戰略思維也是、科技之新、自然之美都可以說是藝術。所以,至今沒有人能徹底的定義什麼是藝術。”
方興對此也表示贊同,他也沒法準確的為藝術這個詞定義。
張紅妝繼續講到:“藝術還具有多樣性和突破性。這也讓藝術這個詞,根本沒有了邊際效應,無法界定。”
藝術還有多樣性,藝術門類自始就不是單一的,並且其在發展過程中,愈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現在社會普遍的認知中,藝術簡單的包含了歌舞藝術和造型藝術兩種。
隨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活的演進,歌舞藝術逐漸分化出獨立的音樂、舞蹈、文學和戲劇藝術門類;造型藝術則分化出建築、雕塑、各種工藝美術、繪畫、書法、攝影、影視等藝術門類。
但是藝術門類的劃分,也不是單單的普遍認知可以囊括的,藝術的分門別類簡直就是一個大雜燴。
1.以藝術形態的存在方式為標準,可以分為三個型別:
1空間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等;2時間藝術,包括音樂、文學、曲藝等;3時空藝術,包括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和雜技等。
2.以藝術形態的感知方式為標準,可以分為四個型別:
1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舞蹈、雜技、建築和園林藝術等;2聽覺藝術,包括音樂、曲藝等;3視聽藝術,包括戲劇、電影和電視劇等;4想象藝術,主要指文學。
3.以藝術形態的創造方式為標準,可以分為四個型別:
1造型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等;2表演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等;3語言藝術,包括文學的各種樣式;4綜合藝術,包括電影、電視劇等。
4.以藝術作品的功能為標準,可以分為兩個型別:
1美的藝術,即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僅供欣賞的藝術,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劇、攝影、曲藝和雜技等大部分藝術門類;2實用藝術,即以實用功能為主、與審美功能相結合的藝術,包括建築藝術、園林藝術和實用工藝美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