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思及直接昭告天下,言明夢璃璃為帝,恐天下人輿論攻擊,所以,便明面上自己稱帝了。
真正稱帝的是夢璃璃這一事,除了董卓和呂布的心腹,就無他人知道了。
登基那一日,夢璃璃穿著不久前做好的龍袍在皇宮中走了走。
而後,又回到了呂布那裡。
在她看來,她原先住的小院子才是溫馨而舒適的。
董卓自開始轉型以來,手段日漸溫和。
夢璃璃登基以後,他管著全面的治理,境內百姓生活日愈變好。
不禁,得了一些民心。
而董卓廢帝,令袁紹,曹操等人憤怒,均表明要來討伐無道董卓。
…………
…………
袁術大宴將士於壽春。人報孫策徵廬江太守陸康,得勝而回。
術喚策至,策拜於堂下。問勞已畢,便令侍坐飲宴。
原來孫策自父喪之後,退居江南,禮賢下士;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
術甚愛之,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因使為懷義校尉,引兵攻涇縣大帥祖郎得勝。術見策勇,復使攻陸康,今又得勝而回。
當日筵散,策歸營寨。見術席間相待之禮甚傲,心中鬱悶,乃步月於中庭。
因思父孫堅如此英雄,我今淪落至此,不覺放聲大哭。
忽見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決之事,何不問我,乃自哭耶!”
策視之,乃丹陽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孫堅舊從事官也。
策收淚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繼父之志耳。”治曰:“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往江東,假名救吳景,實圖大業,而乃久困於人之下乎?”
正商議間,一人忽入曰:“公等所謀,吾已知之。吾手下有精壯百人,暫助伯符一馬之力。”
策視其人,乃袁術謀士,汝南細陽人,姓呂,名範,字子衡。
策大喜,延坐共議。呂範曰:“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策曰:“吾有亡父留下傳國玉璽,以為質當。”
範曰:“公路欲得此久矣!以此相質,必肯發兵。”三人計議已定。
次日,策入見袁術,哭拜曰:“父仇不能報,今母舅吳景,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
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
術聞有玉璽,取而視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璽,今且權留在此。”
我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平定之後,可速回來。你職位卑微,難掌大權。我表你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剋日領兵便行。”
策拜謝,遂引軍馬,帶領朱治、呂範、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擇日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