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邊普通居民多一些,大戶人家少一些。
剛走到醫館不遠處,就看到一家新開的醫館。
醫館門口那塊燙金大匾上,寫著“濟世醫館”四個大字。
這是蘇渝的主意,取的就是醫者心懷慈悲,懸壺救世之意。
這家醫館主要針對的是普通百姓,所以沒必要取些太過曲折的名字。
簡單明瞭,能夠傳達出醫館的宗旨即可。
而這一次,醫館門口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人群。
他知道,王啟年的宣傳工作依舊做得十分到位。
幾天前,梅花路要新開一家醫館的訊息就已經傳了出去。
本來新開一家醫館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更何況是在梅花路這種平民區路段開設的醫館,更是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
但當有人開始說,這家新醫館的大夫竟然是個女醫時。
就隱隱有一些人開始議論紛紛。
畢竟,在這個世界女醫並不多見。
學醫之路異常艱難,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家裡有錢的,捨不得讓子女去學醫吃苦。
家裡沒錢的,也供不起子女學醫。
大家都很好奇,這家醫館的女大夫究竟長什麼樣。
會不會相貌醜陋,年紀很大?
會不會很兇悍?
會不會怎樣怎樣。
也漸漸有人打聽起醫館的名字來。
獲悉新開業的醫館坐落於梅花路,名為濟世醫館。
緊接著,又添一驚人細節:
這家醫館的女醫者,竟是年僅六歲的稚嫩孩童。
更甚者,這位小醫女堅守懸壺濟世的信念,對於囊中羞澀、無力支付診金的貧民,一概施以援手,免費治療。
這些訊息一經傳出,
好比數枚重型炸彈,幾乎同時墜入平靜的湖面,瞬間,“砰”然巨響,波瀾四起。
於是乎,濟世醫館、小醫女及其免費為貧者療疾的事蹟,
在短短兩日之間,如野火燎原,迅速傳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令全城為之譁然!
京都的民眾聞訊,紛紛展開熱烈討論。
街頭巷尾,嗑瓜子的大嬸與賣菜的大叔圍坐一團,議論聲四起。
“六歲女娃行醫?”
“你這是從哪道聽途說的,莫不是瘋了吧?”“啥?看病不收錢?”
“在梅花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