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時, 楊萱剛把飯端到廳堂的桌子上。
飯極簡單, 一盆麵疙瘩湯,一盤蒸紅薯還有小小一碟醃漬的酸豆角。
看上去很寒酸。
見到範直,楊萱來不及吃,立刻吩咐春桃把飯菜端下去,拿抹布擦乾淨桌子,又飛快地沏了茶,將範直讓到首位就坐。
小太監把手中包裹捧到桌面上, 便識趣地退到門外。
範直開啟包裹,裡面是隻一尺見方的黃楊木匣子,再裡頭又有四隻小匣子。
楊萱垂手站在桌旁, 目瞪口呆地看著範直將四隻小匣子裡面的東西一一取出來。
竟然全是印章, 足足十六隻。
材質有壽山石, 有青田石,有象牙, 有黃楊木;而形狀有圓形、有方形、有橢圓的,還有扁的。
楊萱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聽範直道:“這些印章均為聖上親筆手寫,找宮裡能工巧匠精心刻成,分為勸學篇、向善篇、孝親篇和報國篇。印章交給你, 所得盈利就按上次所說, 聖上佔六成, 你佔四成。”
楊萱點點頭, 應聲“是”, 伸手拿起一隻方形印章。
印章四周飾以精緻繁複的雲龍紋,字型像是古篆,楊萱隱約能辨認出“少年”兩字,猜想可能是“少年心事當拿雲”的句子。
不管是雲龍紋、螭龍紋還是夔龍紋,都是皇家器物才能用。
如此一來,完全不可能有人敢仿造印章。
那就是說,不管紙箋賣到多麼昂貴,別人也只能瞪眼看著。
楊萱默默盤算著,眸中不由綻放出動人的神采。
範直瞧見,沉聲道:“楊姑娘雖然被聖上器重,可也得記著聖上畢竟是國君,君心難測。若是以後面聖,須得謹慎應對。”
楊萱神色一凜,恭敬地回答:“多謝公公教誨。”
範直指指印章,“都收好了,別遺失一個兩個的,沒法對聖上交差。”頓一頓,壓低聲音,“老四最近天天回家?”
楊萱也跟著壓低聲音,“有時回,有時候不回,這又兩天沒回了。”
範直“嗯”一聲,“你告訴他,武定伯那邊,暫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楊萱聽著名字熟悉,像是之前在哪裡聽到過似的,一時半會卻想不起來,只點頭答應了。
範直沒多耽擱,說完這句話便起身帶著小太監回宮,正趕上御膳房的掌事太監拿著選單子請聖上楚洛點菜。
興宗皇帝傳下來的規矩,御膳房每頓要準備九九八十一道菜,做成之後呈上選單子請聖上挑,挑中哪道就擺哪道。
啟泰帝在世時,每頓都要選三十六道菜,楚洛不太在意,往往硃筆一圈,隨意圈出二十幾道擺上來。
在等待御膳房擺飯的空當,範直上前覆命,順嘴提了句,“老奴去時,楊姑娘也剛把飯擺出來。”
楚洛隨口問道:“吃的什麼飯?”
範直笑笑,“一盆疙瘩湯,幾塊蒸紅薯,還有碟小鹹菜。”
“就這個?”楚洛抬起頭,詫異道:“不是一年上千兩銀子的進益?”
範直答道:“老奴也不明白,老奴瞧那餐具也很簡陋,就是市井間的粗瓷碟子,幾十文錢一套。真沒想到楊姑娘這麼節儉的人,肯拿出一兩千銀子蓋典房。”
楚洛看著面前官窯出的青花瓷纏枝牡丹蓋碗,沉吟片刻,將司禮監太監劉全叫了來,吩咐道:“傳朕的口諭下去,往後御膳房準備三十六道菜即可,擺多了也是暴殄天物。還有後宮,除去皇后那裡之外,各處用度均減少三成,衣裳首飾不用天天換,朕沒那閒工夫看。核算一下,一年下來能省多少銀兩?”
一開口就裁減這麼多,事先也沒半點端倪啊。
劉全連聲應著,眸光有意無意地在範直身上停了片刻。
範直低眉順目地站著,神情波瀾不驚。
劉全領命下去,過得小半個時辰,將數目字算出來,等楚洛用完膳,顛顛呈到案前來,“啟稟聖上,御膳房每年能省一萬八千兩,各宮花費可省四萬三千兩。”
合起來一年就省下六萬多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