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聽說緊皺著雙眉,接下來目光從紙上移到孫女的臉上,身為過來人,孫女扭捏之態,他只一眼就知道是因何。
本有些憤怒,不過一想,孫女也總要嫁人,似乎易峰那小子還不錯。
雖然詩作不多,但每首似乎都是上乘,足見其才情;
從對付張亮、劉弘基來看,皮厚心黑,且進退有度,足見其官場智慧;
再從渭水旁兩萬人的安置可以看出,似乎經營之道上也不錯。
武雖不知如何,但見其能讓手下三千兵服服貼貼,其中還不乏勳貴之子,可見其有過人之處。
“囡囡,告訴爺爺,你是不是相中易家那小子了?”
王若蘭原本還有些害羞,見爺爺發現問及此事。
她反而鄭重的想了想才道:
“若蘭只覺得跟此人在一起,應該會有趣些,至少比父親要將我許配的幾家紈絝要好些。”
王珪哈哈大笑起來:
“何止有趣,那小子的日子不可能過得平淡,行了,爺爺知你心意。”
說著就將易峰所寫的紙遞給了孫女,將孫女寫的那一張執在手上,暢笑著走了。
長孫也回到了宮中。
揮退了幾個兒子,只留下幾個閨女和王嫣然。
看著還是蘿莉的長樂,長孫有些鬱悶,別人都盼著女兒別長大,她此刻卻巴著長樂能大一些。
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易峰是個良配。
不僅經營有道,且現在看來,是個極重情義的,長樂嫁與他,定不會受委屈。
皇家嫁女,女兒的幸福永遠不是放在第一位,但從易峰所做所為來看,定是個能臣,皇家籠絡人心還是有必要的。
長孫還想著透過長樂這一層,以後易峰會盡心竭力的輔佐李承乾。
但易峰已經十六,皇家就算再刻薄,也不能讓他苦等個七八年不娶親,如此霸道之事,就算是李二也堅決不會做。
王嫣然似乎對易峰感觀不錯,且也是自己的親外甥女,但她仍是有些不甘心。
難道真像陛下所說,將兩女共嫁一夫,此刻來看這個辦法似乎不錯。
嫣然過去先佔個平妻的身份,等到長樂大了再嫁過去,如此兩頭大也可。
自己姐姐知道嫣然與長樂共嫁一夫,想來也不會過於去爭名份。
但想想那幫言官肯定會就此事上奏,長孫頭疼起來。
“嫣然,你覺得易峰如何?”
“挺好啊,好像什麼都會,會講故事,會做菜,哦,還會做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