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不顧葉之遜的再三挽留,踏上了回長安的路程。
離長安三十里,有個驛所,此刻已有人等候。
易峰看著家人所在的方向,大哥雙目泛紅對著他在笑,武媚則躍躍欲試的想往他身邊衝;
後面的馬車上隱有哭聲傳來,想來母親和祖母也來了。
他含笑一一回應,但這樣的笑容他沒有維持多久,
當看到平安坊所來之人時,他胸中的不甘、羞愧,真的百味雜成。
看著只有五百餘人的隊伍,道邊的人不停的巡視,在找著自己親人的身影,
眼神是渴盼的,當眼神看了一圈未看到時,面上原本的笑容不見了,急迫、哀傷的情緒佈滿了面部,
第二次再找,這一次他們看得很用心,當再次確定沒有時,
淚水如同開閘的洪水般湧出,蹲在地上哭得聲嘶力竭。
周圍的哭聲讓易峰肝腸寸斷,他很想走進人群說一句,以後自己就是他們的親人,
但這樣的話,對於痛失至親的他們,是多麼的虛偽。
路邊的人在哭,停止行進的大隊每個兄弟同樣眼含熱淚,
每一次的出征,對於普通一兵來講,就是一次劫難,死是正常,不死就是最大的慶幸。
“冠軍侯,請在此處稍息,兵將換新甲,明早太子攜百官會在城南十里亭相迎,而後經朱雀大街抵宮。”
小黃門說完,招手讓身後跟著的大車卸物資。
易峰沒管太監說什麼,猶豫片刻還是走向了平安坊的人群前。
“大夥先回家,待我回城再說。”
只有平淡的一句話。
平安坊的鄉親走了,這讓長孫衝等人鬆了口氣,如此下去對易峰的心神打擊不小。
對著大哥擺擺手,易峰就進了驛所內。
第二日清晨。
易峰一馬當先,繞著往城南十里亭行去。
牛角聲間隙性的響起,鼓聲在他兩旁就沒有停過。
十里亭不小,但肯定擠不下五百餘人,所以只有易峰帶著長孫衝、蘇定方兩人走入亭中。
“微臣見過太子和諸位叔伯,勞太子遠迎是臣的不是。”
他深施一禮,至於百官他不好稱呼,仗著年齡小就以叔伯相稱。
說完他給老程和李孝恭幾人回了個笑臉,走到易柏面前,雙膝跪地:
“勞父親掛心,孩兒不負眾望,今得勝歸來。”
易柏面上帶著笑,伸出略有些顫抖的手將他扶起,嘴中一直唸叨著回來就好。
“易愛卿為大唐開疆拓土,勞苦功高,如今功成歸來,孤自當親迎。”
十二歲的李承乾走到他近前,見他禮畢才開口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