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聽到此,咯咯的輕笑起來。
自從王嫣然在看三國演義時,被其父親王韶發現,三國演義手抄本,就開始在長安流傳起來。
隋唐演義或還不受文人士子不喜,但三國真的是老小嫌宜、雅俗共賞。
三國的風靡程度,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為此,酒館中誕生了一種說書人的身份,一部分食客,每日間不聽三兩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覺得飯食都不香了。
更有會鑽營的印刷鋪子,託人精校後,開始印刷售賣。
四十回的內容,他們居然分上下冊來印,一冊也賣到了喪心病狂的五貫錢。
現在可沒有專利法、版權,很多大儒書寫出後,不僅賣不了錢,還得自己貼錢進行印刷。
易峰不知道這些,否則定會讓狼牙小分隊找這些黑了心的商人聊聊分成問題。
高昂的價格,依然是供不應求。
長安城最大的印書作坊就是內庫的產業,這幾日更是日夜不停的趕工。
興化坊竇家。
初夏的後花園,百花爭豔,美不盛收。
“張公,易峰小兒並沒有死,北方有人來信說,此刻他已到突厥。”
“竇太爺,北方張家毫無勢力,一切還要依託竇家。”
涼亭內,竇老頭與張亮對面而坐。
“張公就不覺得易峰去突厥有些蹊蹺?”
“竇太爺,有話不妨直說。”
“三千狼牙軍士是否還在下北大營?為何遲遲沒有處理,此非陛下行事風格;易府為何不抓不放?”
“這…”
張亮聽到此,心中悚然一驚。
一個想法在心中長了草,就會不斷的延綿瘋長。
“竇公少待,我去去就來。”
張亮邊說邊起身。
竇老頭擺擺手,讓他坐下:
“沒用的,老夫已派人試探了幾次下北大營,可謂是銅壁鐵牆,毫無頭緒。”
“越是如此,越說明此中有假。”
張亮此刻面上鐵青,如果真是這樣,那等易峰功成歸來,張府別說是報仇,或還會迎來易峰的報復。
“北方要去人,就算不能破壞,也要讓頡利心中猜疑。”
張亮再次起身。
這次竇老頭沒有阻攔,他知道張亮要去找世家與劉弘基通訊。
“要做兩手準備啊!恰好竇家相識北方一夥馬匪,打蛇不死,定會反受其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