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關中,暑氣大盛。
原本轟鬧一時的大理寺監犯逃跑一事,因為時間推移,而漸漸讓人淡忘。
除了仍有軍隊圍著易府,長安城與以往並無其他不同之處。
皇宮內。
長孫端著一碗蓮子羹進入了殿內,揮手製止了太監的稟報。
“陛下,喝點羹吧。”
“放那,朕看完這些再喝。”
長孫有些好笑,她知道李二在看什麼。
“易峰想來已到了突厥。”
聽長孫此話,李二一愣神,揮身讓殿中之人退下。
“這小子朕都不知該怎麼說,如此華美的文章居然被他用來送於閨閣討姑娘歡心。”
“朕已命唐儉出使突厥,找頡利討要易峰,如果他還未站穩腳,被頡利送了回來,那可就是大笑話了。”
長孫輕嘆一聲:
“只是苦了易府老小。”
李二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聽到此眉頭一皺,片刻後才道: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有朕在,自會予以補償。”
說到此,李二突然想起一事:
“近日平安坊可有動靜?”
他似是在問空氣,但他話音剛落,一個毫無感情的聲音就傳了出來:
“回陛下,近日針對平安坊的探查有五起,其中包括鄖國縣公、世家與竇家之人,富縣煤廠的葉之遜更是承受著巨大壓力。”
“百騎司如何處置?”
“無陛下指令,暫時並未處置。”
李二抬手按了按眼角,聲音透著陰冷道:
“不管是誰,敢視探者全部殺了。”
長孫在旁邊依然保持著笑容,不刻意迴避,也沒有插一句嘴。
百騎司自成立以來,他們的主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
“竇家北方的情況如何?”
“目前已經嶄斷了部分,但部分隱線百騎司也不甚明瞭,還在追查中。”
“給你們一年時間,竇家的指令不得再出長安城。”
再次沒了聲音,李二似乎也像什麼都沒說過,捧起書再次讀了起來。
當翻至最後一頁時,他有些鬱悶的將書放下:
“你說說這小子,寫個東西只寫一半是何道理?朕要看到下冊,至少還要等一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