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幾年前,王巨回來後,開始經營西北,朝廷陸續收復了整個綏州,府麟路才與鄜延路聯成一個整體。然後朝廷兩路聯手拿下銀州,朝廷採納了王巨建議,以東橫山為界,銀州等地一起交於府麟路管轄。
主要未來府麟路依然頂在了最前線,得有足夠的百姓耕種,這樣才有充足的糧草調動,不然靠朝廷從後方調動糧食過來,成本太高了。其次想開戰,除非是大規模的作戰,否則一般都是各路自己處理,府麟路就必須有充足的兵力。面積小了,屯兵也少了,以後與遼國交惡之時,則沒有足夠的兵力保障勝利與全路平安。現在不但府麟路多了銀州,同時宋朝也藉機將屈野河西岸,豐州西側的屈野川與濁輪川收復回去,陸續地修建了許多堡砦,又撥給邊兵大量耕地,讓他們耕種,同時全境修了許多重要的道路。
現在的麟州知州,也就是府麟路首號長官叫訾虎,武將出身,此人可能在後世名不顯,實際上在這時候的宋朝,頗有威名,乃是河東十二將第一將,英勇善戰,多次擊敗西夏人。
正是這種情況,王巨與章楶才想出一條不可思議的戰術。
遼軍西下,進攻夏州城,同時許多宋軍從延州進入到綏州,再從綏州潛入到麟州,府州,豐州!
但在綏州做了一次休整,主要是讓大夥休息幾天,保障體力,另外就是三軍匯齊。同時王巨又勒令三軍主將必須聽從章楶指揮,實際上未來這一戰,王巨完全交給章楶了,他只在西邊配合呼應。自己離開了,宋朝得找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朝廷某些人仍對章楶不大信任,接下來的會戰便是章楶真正的正名之戰。
看到各方面的兵力調動得差不多了,許多物資也轉到了麟州前線,王巨又拿下了興州,主要就是最後面的一條,不拿下興州,兵力就無法徹底釋放。章楶下令總攻開始。
劉昌祚、种師道、訾虎都沒有上前線,他們得要負責一路安全,以防遼軍狗急跳牆,到處亂竄。
不過宋軍出動的兵力不少,兵分二路,西路主力軍主將乃是老將張守約,監軍乃是從河西走廊調回來的李憲。
這兩人都是“老傢伙”了,但他們因為上了歲數,所以行軍會很穩。穩還是接下來一戰的關健。副將乃是林廣,苗履。
前行乃是郭成,王恩等將。
東路軍主將乃是姚雄,副將乃是府州知州折可行,前行乃是劉法、賈巖等諸將。
西路軍兵指金肅城,東路軍兵指寧邊城。
宋遼承平時久了,而且宋朝對遼國表現一直很懦弱,就包括王巨,雖然多次強硬地針對遼國使者,但或多或少有著一份色厲內荏,可確實是如此,即便是宋朝最強的西北軍,也或多或少地患上了恐遼症。如果不是連番大捷,主戰場又放在西北,即便西北軍對遼軍現在都不佔什麼心理優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斡特剌臨行前再三囑咐,大家要小心,不過就是包括斡特剌,再加上遼軍多以為宋朝主力軍都在興州那邊,都有些麻痺大意。
前面訾虎做得很好,就包括大批物資調到麟州,都沒有讓遼軍察覺。
宋朝現在前線離兩城太近,寧邊城勉強還有一百來裡,金肅城連一百里都不到。
宋朝兩路大軍忽然出兵,遼國那邊都有些猝不及防,其實遼國在這二軍一州也設定了一些堡砦,包括宋遼邊境同樣有好幾個堡砦,不過人家最強,只有打人的份,不會被別人打,所以這些堡砦修得不堅固高大,說是堡砦,還不如說是哨所,留守的兵力也不多。雖然多扼守在關健的位置上,但宋軍猛地撲過來,猝不及防,迅速被宋軍拿下。
到了這時候,作戰計劃已經完全改變。
本來王巨也不想與遼國過份交惡的,就包括這二軍一州,雖是根刺兒,王巨都沒有打算收回來。
然而遼國公然出兵了,出的不是阻卜兵,而是遼國真正的軍隊,伐夏也結束了,那還猶豫什麼!
宋朝兩路大軍繼續挺進,又迅速地推到兩個城池下面。
張守約的主力軍再次分兵,郭成帶著前行撲向了河清軍,張守約開始攻城。
這三個城池最關健的就是金肅城,因為關係到遼軍的後勤,所以斡特剌於此還留守了數千兵馬。
攻城開始。
兩軍慘戰了一天,互相休息。夜晚降臨,忽然城中大亂,一撥來歷不明的人到處殺人放火,隨後又殺向城頭。
這就是章楶的安排。
宋遼兩國邊境都有著許多私商,也就是走私商人。
章楶找到了河東兩名走私商人,他們對遼國那邊比較熟悉,至少對邊境那邊比較熟悉,然後允諾了一些好處,讓他們帶著一夥趕死隊潛入到遼境。潛入到遼國後,用一些手段獲得了相關的訊息與口令,然後用高價收購了一些車輛牲畜與糧食,偽裝成各地支援前線的民夫與小吏,渡過黃河,進入金肅城中,留了下來,為的就是今天。
張守約立即下令夜攻金肅城,裡應外合之下,迅速奪下此城。
要的就是速度,雖然斡特剌的大軍是來不及返回了,但還有許多佈置要安排呢。
遼國河西這二軍一州迅速被宋朝拿下。
宋軍開始編織囚籠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