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634章 足跡

第634章 足跡 (第2/3頁)

推薦閱讀: 蒙塵傳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高文秀用手搭在眼睛上方,眯著眼睛問手下:“咱家眼睛不大好,來的可是泉州船隊。”

這句話有一個歷史背景。

宋朝市舶司分成四處,廣州,泉州,杭州灣與密州。

密州是王巨推薦後成立的,實際沒有王巨,密州也會出現市舶司,但那要更晚一點。

杭州灣不是杭州一處,而是分成秀州與明州、杭州三個部分,好幾個處,多時有五六處。有時又取締了一兩處,那麼只有三四處。變動最大的就是秀州。

杭州灣市舶司雖數量多,可規模最大的仍是廣州與泉州。

這也是時代產物。

唐朝最初對外港口就在廣州。因為唐朝禁止百姓出國,所以海商多是外國人。大食與南海的海商,有的外國人開始在廣州定居。後來唐朝分裂,南漢幾代人君雖然昏庸,不過對市舶司這塊還是比較看重的,畢竟它能帶來許多收入。

因此外番海客,多將船駛入廣州港交易。

泉州港後來居上,也是因為唐朝,唐朝不準百姓出國。但不是不準百姓造船,後來泉州海船技術漸漸超過了大食船與南海船,於是有了一個龐大的造船基地。然而因為福建路人口太稠密了,又是地少山多地形,其實從唐朝時就有百姓私自出國出海謀生。

五代十國開始,沒人管了,宋朝同樣沒有禁,因此出海謀生的人變得更多,包括到海外做生意的,他們的船隻多駛回泉州港交易。因此造就了泉州港漸漸後來居上。

但沒有王巨帶來的變化,現在兩港規模彷彿,直到王巨將重心轉移到海外。自己又在泉州擔任了四年半知州後,泉州港才正式取代了廣州港頭號市舶司的地位。

不過王巨的那些船隊,還有一部分疏散到了杭州,密州與廣州。

別的船隊都有一些走私行為,包括大食船隻與極少數廣州本地海客的船隻,甚至一小部分也湧到廣州來交易的泉州船隻,特別是廣州這種地形,現在廣州港下面的島嶼更多,番禺、中山、順德、江門、斗門、珠海、澳門這些地區多與陸地不相連。而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以至廣州入海口處外。分佈著大大小小几千個島嶼。包括廣州港的對面,就有許多島嶼。這種複雜的地形也意味著更容易走私。不過王巨與延州十商戶名下的各支船隊絕對沒有任何走私行為。

而且他們一來就是十艘以上的大型海船,廣州市舶司的官員又不清楚底細,所以呼之泉州船隊。

一個衙役眺目遠望。

船隊是藉助漲潮而來的,但在潮尾,否則在潮頭上潮水又太急了,停泊時就會發生危險的撞擊。有的水手在放下風帆,不過有的桅杆上飄揚著各色旗幟,其中有不少鮮豔的紅色旗幟。

衙役說道:“是泉州船隊。”

因為這幾支船隊喜歡在紅色旗布上繡著一個大大的“宋”字,現在沒有國旗的說法,但卻成了他們的標誌。

衙役又說道:“高舶使,好多船。”

“船多嗎?有沒有載滿?”

“大多數載滿的,大大小小好幾十艘。”

“快,派人備宴。”高文秀驚喜地說。

船隊徐徐進了港。

各艘船依次停泊,大大小小共計八十多艘船,其中還有恍若巨無霸一樣的超級鉅艦。

一年進出廣州港的船隻不小,但論單支船隊,卻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壯觀的船隊,以致岸邊湧來許多百姓觀看。

可能怕出意外,後面一些船上有許多水手提著提刀,在船舷邊不停地巡邏。

十幾名管理陸續下了船。

有的人認識,立即走過來衝高文秀行禮。

“孟管事,看來幾位東翁發了財,又治了許多新船。”高文秀說道。

“哪裡,是有另外一些東翁參與進來了,”領首的孟進說道,然後又說:“高舶使,不過這趟貨略有一些特殊之處。”

“何來特殊之處?”

“這趟貨中有七船生鐵。”

“那好啊,我朝南銅北鐵,南方正缺少鐵呢。”

“不是,這是應王宣撫使之約刻意從海外帶回來的,它們不會卸上岸,而是馬上請來一些河船,裝載到桂州。”

也就是這些鐵,市舶司就不得抽解了。

“這個……”高文秀一臉捨不得,七船鐵,僅是抽調,就得好幾萬貫收入,有了收入,他才能升官。不過想到不久他接於朝廷的詔書,至少王巨還不是他能開罪起來的,於是忍痛說道:“那好吧,到時候咱家派人監督一下即可。”

最新小說: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