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

第四二八章 七兩銀子 (第2/3頁)

推薦閱讀:

經那是張載最拿長的,論策、特別是時務策,還有幾人能超過王巨?

張載面色一緊,王巨沒有說什麼,張載還是聽出來了,王巨話外之音是這個科舉改革會維持很長時間,也意味著王安石變法會維持很長時間!而不會象慶曆新政那樣,耍了幾個月立即煙消雲散……

不過有的能問,有的就不能問了。

能問能說的,是朝廷公開的政務,比如正式詔書裡所頒佈的,比如在給各州縣官員參考的邸報裡所說的。

但有的就不能問有不能說。

比如李世民的妃子徐惠弟弟徐齊聃便是因為酒後誤談禁中事務被貶,這個禁中事務便是指說了不該說的政務。再比如林沖誤闖白虎堂,白虎堂是白虎節堂、帥府,然後抓了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王巨,坐。”趙頊道。

“謝陛下。”

“軍器監有沒有整合好?”

“還沒有。”王巨答道。不過他心中在想,看來自己說的起了一些作用,否則趙頊不會這麼關心。

他只想對了一部分,趙頊是關心了軍器監,但喊他來可不是為了軍器監。

“朕喊你來是詢問幾件事。”

“不敢,陛下請問。”

第一件事便是進一步裁軍。

西夏虎視眈眈,野心勃勃,又想入侵了,意味著戰爭隨時會爆發。

那就打吧,即便是司馬光也不能說不打。繼續求和。

可這一打,天知道又要花多少錢?

應當來說,經過王巨提議。宋朝財政壓力開始在好轉,至於蔗糖的啥。暫時不指望了,但馬上會有許多棉花的收入,可只能說是好轉,並不能立即支援大型戰役的費用。

但現在開源開得磕磕碰碰,於是趙頊只好想節流之策。

想節流,主要就是冗官冗兵,強行裁減官員,王安石是不會碰的。這個太得罪人,便是王巨的減官提議,同樣也是徐徐徐!

那麼想來想去,還是裁兵。

因此王安石說,減兵最急。

趙頊便說,比慶曆數已減少很多了,只能另想他法。

第一次裁兵,裁了不少,但多是吃空餉的名額,餘下的全是老弱病殘。雖裁得多,總體戰鬥力並沒有下降。

這個下一步裁兵,便是王巨也不敢狠裁了。特別是在戰爭隨時爆發的時候。原先王巨那個策子說得就很清楚,第二步裁兵,是在增加各路邊軍數量後,才開始大規模的裁兵,然後這個數量,才能作為宋朝以後軍隊的定式。

現在淤田沒有開始,邊軍未增,大戰又隨時爆發,趙頊不敢再減了。

王安石便說。可以精訓練募兵,再鼓舞三路百姓習兵。則兵可省。

似乎也繞到王巨思路上。

然而不管是王安石的策子,或是王巨的策子。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因此陳昇之說了一個辦法,衛兵四十以上稍不中的人,量減請受,徙之淮南。

只要徙遷到淮南路,再給一些屯田,便可以減少其供給。王巨的鄭白渠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一人省十幾貫二十幾貫不多,十幾萬兵士省下來就是好幾百貫錢。並且不是一年省,而是年年省。

文彥博因為堅持換綏州買安失策,在邊上沉默不作聲,於是呂公弼發言,使兵士離本土,又減其常稟,於人情不安。

但趙頊有些心動,因為這一條王巨也說過,讓禁兵離開京城,遷於城外,因此又問陳昇之,退軍事,中書有沒有與樞密院商議過?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