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三五六章 世襲

第三五六章 世襲 (第1/3頁)

推薦閱讀:

“吉浦兄,請坐。”王巨客氣地說道。

眼前這個人,歷史對他的評價是貶大於褒,主要就是那次對王安石的背叛。但那次背叛對於王巨來說,也不算什麼。相反的,此人執行能力當之為天下第一。

不論遠見,只能執行,王安石都不如他。

但這個才能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傷敵,用得不好就會傷己。就象王韶與薛向,王安石想讓他們做一個聽話的傀儡,能成嗎?

“吉甫兄,什麼時候在這裡就職?”

“與子安一樣,才調到這裡,與君乃是一樣的差職。”

呂惠卿大的情況王巨知道,可這些小的細節哪裡清楚,然而不妨他能想像,這一想,立即察覺到江寧那個人的背影。但這個王巨是不會說的。

就象剛才他很想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乃是大牲畜,全國想提高糧食產量,離不開這些大牲畜。但現在很悲催,大家都不願意養,省怕將自家的戶等提高。那麼為什麼不能象自己在華池縣所做的那樣,大牲畜不計入財產統籌。

別看缺起來時會嚴重,然而養起來同樣會很快。他還記得前世小時候農村到處都有耕牛,結果隨著收割機與耕耘機器陸續出現,僅是很短几年時間內,幾乎就看不到耕牛了,就好象突然消失了一般。那沒關係,是科技進步的產物。現在上哪兒去找收割機?

所以得出臺一些政策保護,那麼隔了幾年後,大批大牲畜便陸續出現了。

不過現在經濟這麼緊張,連賑災都沒有錢,河北山東的旱災自顧自,陝西的賣僧牒。一旦不將大牲畜計等。那等於無形中減少了許多稅務與徭役,哪裡能透過哦?

實現不了的,王巨永遠不說。

這得留在以後。也許明年,也許後年。看情況再說。反正小皇帝對自己還是很信任的,想說的機會多多。

第二句話就是他在提到對待邊境西夏各蕃部時,他很想說一句話,政治也是如此,拉攏分化鎮壓,交易與互相妥讓。這才是政治的真面目!

比如他自己,不顧那一個大臣,看到了立即行禮呼公。反正他歲數小。官職低,這樣做很正常。不過正因為這種禮貌與謙遜的樣子,大家對他印象不錯。包括張方平、王珪,更不用說韓氏兄弟了。因此呢,司馬光跳來跳去,呼和他的人不多。然後王巨矛頭便對著司馬光一個人反擊。這也是一種拉攏分化鎮壓。

其他的人一起不交惡,只與司馬光一個人交惡。

政治上也是如此,實際王安石起初戰友很多的,但到最後呢。且不說薛向王韶這些人,有的人起初也想變法。將國家弊病革除,很多,如小蘇。韓氏兄弟,王安石沒有及時安撫。還有一部分是想拍馬屁上位的,如程氏兄弟,怎麼程氏兄弟是馬屁精?不錯,他們起初就是馬屁精,別要將他們的文章當真了。不過這些人力量也不小,王安石又未及時拉攏。以及一些人在觀望中,這些人中雖思想保守,但德操還可以。其中代表就是範純仁。王安石沒有開誠佈公地與他們交談,用國家未來這個強大的命題說服他們。

然後呢……

否則用一些手段拉攏。再用交易去分化,將這三撥人心擰起來。最後還能剩下多少大臣在跳?會不會有後來的故事?

王巨又沒有說,因為說了,趙頊也未必有這個能力做到。

相反的傳出去,自己真成了司馬光嘴中的心機深沉的小人。

當然,王巨所說的非同小可,為什麼宋朝這麼弱呢,難道將士怕死嗎,不怕死啊,將士不怕死,卻如此之弱,豈不是大問題?

國家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呢,難道是百姓笨嗎,不笨,難道是百姓懶惰嗎?不懶惰。百姓不笨不懶惰,國家卻是積貧積弱,豈不是大問題?

實際也如此,王巨記得前世上學時學過一句,地大物博,扯蛋麼。

中國地方大,但能稱為物博嗎?可憐若大的地方,能適合耕地面積僅佔百分之十幾。就是這百分之十幾,也是百姓一點一滴開墾出來的,北方缺水,並且多山。南方倒是不缺水,卻到處是沼澤湖蕩子。就是鐵礦,還多是貧鐵礦。正是因為有這群人,將高山變成了梯田,將湖泊沼澤變成了圍田,將滄海變成了桑田,才生生創造出“富饒”之地。

有了這樣的兵,有這樣的民,國家卻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問題,那不是軍民之錯,而是統治者之錯了。

所以趙頊聽了他那個西方人的冷笑話,不覺得好笑,反而心情更沉重。

但這個說得隱晦,王巨沒有說明。主要就是怕爭議,況且他現在這個年齡與地位,也不當由他來說。

第三句話更不敢說。

但這句話就與遷都長安的用意十分類似。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