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帶了三十餘萬梁州災民回來。”
景陽城府衙。
李然從驛將的手中接過來自豪山塞的信件。
掃了眼後,他驚撥出聲。
“三十萬災民?殿下真是隨時誰地會給我等驚喜啊。”劉讓和王瑜都在府衙坐堂。
聽聞訊息,坐在桌案上批閱公文的劉讓便笑便搖頭。
王瑜附和道:“殿下一向精明,比起從商人手裡面買,這三十萬災民不是和白撿的一樣嗎?不過現在工坊不是很缺人了,短期內湧入這麼多人口,倒是要耗費不少糧食啊。”
“這個殿下早有準備,餘晉的商務司早已囤積了不少糧食,不過這些糧食都是應急之用,最終還是要有地給這些災民種才是。”李然沉吟著說道。
接著,他看向劉讓和王瑜。
“劉知府,這次災民的吃喝還由你來負責,上次收攬流民的搭建的棚子還在,就安排在那裡吧,王工曹,你們工曹又要忙了,為了安置數量眾多的災民,說不得要有大工程了。”李然說道。
劉讓和王瑜點了點頭,他們倒是不覺得什麼。
畢竟比起靖王又是打仗,又是引入人口,他們做些小事根本不算什麼。
交代了二人,李然又召集官員分配任務,應對馬上到來的災民。
五日後。
浩浩蕩蕩的災民在三千豪山塞士兵的護衛下抵達了景陽城外。
回來的時候,劉鈞和薛常青沒有乘船,而是該為騎馬。
見劉讓等官員已經在城外設定了大量粥棚後,他露出滿意的笑容。
將災民的安置交給府衙後,劉鈞回到王府,將王瑜叫了過來。
“災民的事你應該知道了吧?”劉鈞望著《萬國堪輿圖》旁邊的山河圖,上面畫著景州的山脈和河流。
“左傅大人已經和下官說了。”王瑜感到這次會有一個比杏花園還要大的工程交給他。
心裡激動的同時又有些忐忑。
“嗯,這三十萬災民還只是開頭,加上胡為購入的奴婢,將來還會陸續又大批災民進入景州。“
“現在已經是十月中旬,商務司購買的糧食足夠這些災民吃一段時間,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辦法是開挖河道,開墾良田,在明年春耕前種下糧食。”劉鈞緩緩說道。
“殿下的意思是讓工曹帶領災民開挖河渠嗎?”
劉鈞在圖上畫了一個大圈,“沒錯,這段日子本王從西往東,又從南到北,我景州山多,但可耕之地也不少,只是因這些地方沒有河渠,所以無法開墾為良田,所以有了水渠便等於有了良田。”
如今除了沒有去靜安府外,內四府他已經去了三個。
正是因為了解到這些情況,他才決定大量引入災民。
同當代相比,景州的地形類似於四川盆地。
周圍群山環繞,但內部卻是平原。
之所以這裡不如當代四川那麼肥沃和富庶,是因為北方氣候寒冷,糧食只能一年兩熟。
但糧食的產量對他來說將很快不是問題,因為他手中有高產的玉米,土豆和紅薯。
若是再大興水利,將景州的土地潛力全部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