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三位匠人每人十兩銀子。”
紡紗機可用,紡出來的紗線質量上乘,劉鈞心情大好,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謝殿下。”
匠人喜的眉開眼笑,忙謝不迭,對他們來說,一年的收入也就這個數目。
劉鈞擦了擦汗,繼續說道:“待會本王會派遣侍衛送你們回匠造司,回去後,你們領著匠造司的木匠繼續造紡紗機,不可鬆懈。”
“是,殿下。”三位匠人躬身行禮,應了聲是。
不多時,胡為去內庫取了銀子回來,分發三人,又令王府侍衛陪送。
想到火繩槍和紡紗機技術業已實現,劉鈞覺得從現在起需採取對技術的保護措施。
否則景州一應技術等於是為他人做嫁衣。
於是他又讓胡為把工曹王瑜叫來勤政殿。
見了王瑜,劉鈞沉吟半晌,說道:“匠造司承器械製造之責外,保守秘密同為要務,本王一番思慮,決議擴建匠造司另為一村。”
王瑜躬身侍立,面容恭肅,應道:”另為一村?但請殿下示下。”
兩日前,高鴻允因刺客之事被下了王府參軍一職,令他心中大快,以前對這位小靖王的幾分輕薄之心盡去,多了些敬畏。
“所謂一村,便是貼著景陽城的舊城牆於城外再起三面高牆,設城門,牆內建民舍供匠人居住,凡入城匠人,不得隨意出入。”劉鈞一邊說,一邊在宣紙上畫起來。
王瑜瞅著紙上的圖案,心中便大體明白了。
“殿下是想讓匠造司的匠人如田莊的百姓一樣定居於此?”
“正是。”
劉鈞將筆放下,在古代,百姓的流動性不比現代。
很多百姓一輩子生活在農莊上,從未遠行過。
可以說,農莊便是牢籠。
即便是當代,在偏僻的山區依然有很多這樣的地方,當地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一方山水中。
所以,為了便於保密技術,他便準備在城內建一個這樣的村子,不過生活其中的是工匠。
在村子裡他會建造超市一樣的商鋪提供吃食用度,設公塾為匠人的子女提供讀書之所,再後還會陸續新增景觀場所。
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各類工坊,這些工坊將進行封閉式管理,調撥侍衛嚴加防範技術洩露。
“只是,這需要不少銀子。”王瑜皺眉。
身為景陽城工曹,他自然樂意承辦此事,彰顯工曹地位。
但火繩槍一事上銀兩的短缺也讓他明白當前景州的境況。
如此大興土木,還是有失妥當。
“銀子的事無需擔心,你只管照辦就是。”
新得了三十萬兩白銀,劉鈞頓時財大氣粗。
何況這個匠造村又不是一日能完成的,當前還是要以匠造司的老地方為主。
所以他又說道:“不過從今日起,匠造司的匠人便不能隨意出入,與外人接觸,以免技藝被他人偷竊,此事不可有一絲疏忽,否則本王唯你是問。”
劉鈞神色嚴厲,似是有殺伐之氣,王瑜心中一緊,忙應了是,心知靖王絕非兒戲。
眼看日頭西下,到了用膳時間,劉鈞並沒有讓王瑜立刻回去。
而是留他在王府,同他一席吃了晚飯,期間同他細細交代了營造諸事。
酒食畢,王瑜離開王府往家去了,一路心情歡暢。
回到家中,夫人範氏見夫君滿臉得色,笑問道:“夫君這麼晚才回來,有甚樂事?”
王瑜便將劉鈞留他王府中用膳的事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