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層和內層之間的空隙用來灌注冷水,如此一來從第一個罐子蒸發出來的酒精便能夠在這裡冷卻下來變成高純度的酒液。
畫完這個冷卻罐,劉鈞又在上面分別畫了兩個孔。
第一個罐子上的孔用來注入原酒,第二罐子上的孔用來流出提純後的酒液。
劉軒叫來的是個老匠人,他畫圖的時候,老者看得很認真,一副淡然的態度。
劉鈞畫完後,他神色沉靜,道:“不難,只是第二個陶罐需要倒模。”
“幾天能燒製好?”匠人冷靜自如,頗有一番高手風範,劉鈞安了心。
正如匠人所說,這個罐子的構造其實不復雜,而且用泥塑型也比較容易。
“一天半塑形,燒製一晚上,後天就能成了。”老匠人摸著鬍鬚,想了會兒說道。
“好,本王后天再來。”劉鈞說道。
想到白酒的豐厚利潤,劉鈞有些急不可耐。
因為白酒蒸餾產業不僅提供高純度的白酒,而且多次蒸餾還能得到純度更高的酒精。
而酒精的用途就多了,能夠傷口消毒,能夠做燃料,還有許多以酒精為主要成分的商品。
這一條產業若是建立起來,景州能夠得到數種新的商品。
不過古代釀酒唯一的弊端便是糧食問題。
景州的糧食自給尚且困難,肯定不能拿來釀酒。
他只能從外州購入糧食釀酒,不過好在糧食的出酒率還不錯。
一斤高粱能夠出六兩左右的酒相當於五斤糧食三斤酒。
而一石糧食一百二十斤,作價一兩。
這等於一兩銀子的糧食能夠釀七十二斤酒。
不過初釀的酒液度數低,一般在二十度上下。
這樣算的話,純度提升到四十二度左右,實際上只能由三十六斤的高度酒。
但即便如此,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畢竟純度稍微高點的酒就賣出每斤二兩五了。
如此暴利,也難怪某些朝代不許民間私自釀酒了。
不過,除了自己釀造外,他還有一條捷徑。
那便是收購市面上的低度酒,直接蒸餾提純。
如此一來便能省去許多麻煩,而他收購釀酒坊也不是浪費銀子。
畢竟任何產業都要有後備,防止被別人掐脖子。
就比如這陶瓷坊,至少也要備著一個,關鍵時刻有用。
將此事交給陶瓷坊的匠人,劉鈞和劉軒又在工坊區走了走。
接著又去正在建造的其他區域轉了轉,問了王瑜一些進度和施工問題。
而且馬上就要進軍釀酒業,自然又需要一批人手。
所以他又吩咐王瑜再挑選一批人給劉軒。
一行人正說著閒話,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
只見一名全副盔甲的騎兵縱馬而來。
到了他面前,騎兵下了馬,單膝跪地道:“殿下,景山塞急報!”
喜歡帝國梟色請大家收藏:()帝國梟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