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圖紙上所言,有個叫溫度的度量。
鐵融化的溫度是一千五百三十多,而鍊鐵用的木炭溫度最高只能達到一千二百多。
看到這,他才明白為什麼鐵匠煉不出鐵水,只是煉出圖紙上叫“海綿鐵”的鐵塊。
而只要建了這個風熱爐,將叫“空氣”的東西加熱到幾百度,用鼓風機吹到高爐的木炭中,高爐內的溫度就足夠提升上來。
“下午本王會差人把料子送來,爭取晚上能出鐵。”劉鈞沒有理睬一副小粉絲模樣的龔銘,正色道。
龔銘精神一震,連連指揮泥瓦匠繼續幹活。
傍晚的時候,一個比高爐稍微矮的密閉小爐子建成了。
這個爐子只留了一個鼓風口,一個出風口和一個進料口。
這時,三輛拉貨的馬車也來到了王府門口。
一輛車上裝了鐵礦石,一輛裝著石灰石,還有一輛是木炭和煤餅。
劉鈞吃過晚飯便來到院子中,太妃趙玉燕也被驚動。
不過對劉鈞稀奇古怪的想法漸漸習以為常,她來看了兩眼就走了。
“先放石灰石。”劉鈞指揮。
在古代石灰石已被大量使用,所以並不難找。
明朝的于謙便有一首《石灰吟》,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可見石灰在古代不是稀罕物,而且常用來刷白牆。
至於木炭則就更易得了,因為古代鍊鐵本就用木炭。
富貴人家冬季用的火盆燒的也是木炭。
景州的市集上便可以買到。
”再加鐵石,最後加木炭。”劉鈞接著指揮。
鐵匠依言將料子先後加入,引燃木炭,然後用一個有孔的陶瓷蓋子將料口蓋上。
這時一個匠人將煤餅塞到風熱爐中點燃。
令一個匠人開始鼓風,煤炭燃燒,風熱爐中溫度不斷升高。
透過出風口,熱氣不斷湧入高爐內。
於此同時高爐一側的鐵匠拉動風箱,向高爐內鼓風。
劉鈞在一旁靜靜等待,提著精神。
半夜的時候,一股紅色的鐵水終於從高爐中緩緩流出。
喜歡帝國梟色請大家收藏:()帝國梟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