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成了!”
龔銘一邊大叫,一邊手舞足蹈。
火紅的鐵水源源不斷,像是泉水從土地中湧出。
鐵匠們也放下手中的活,衝過來圍觀。
頭一次見到流動的鐵水,他們激動地相互緊緊攥住對方的手。
看向劉鈞的眼神像是看神仙一般。
待鐵水冷卻,一個鐵匠用鐵錘敲了凝固的鐵水。
鐵水薄的地方斷開,露出白色的斷層。
“白口的。“鐵匠說道。
龔銘和劉鈞也湊了過去,正如匠人所說,的確是白口鐵,也就是生鐵,古人叫鑄鐵。
當代說法是含碳量高於2的鐵。
而這便是高爐煉出來的正確產物。
“要的就是白口鐵。”劉鈞說道,指著鐵水流淌的地方,“想要鍛鐵也很簡單,在這裡挖一個池子,池邊同樣用耐火磚砌。
讓鐵水流進去,一邊流一邊用柳棍攪拌,最後會變成鍛鐵。”
龔銘等人張口結舌,圖紙上沒有寫這個,他們自然不清楚。
劉鈞說的這個法子來自明朝的《天工開物》。
用柳棍攪拌的目的是讓生鐵水中的碳充分和空氣中的氧氣混合燃燒,如此含碳量便會降低,變成含碳量低於0.2的熟鐵。
“天色晚了,殿下還是回去休息吧,明日再來。”胡為不忍再讓劉鈞繼續熬夜。
劉鈞點了點頭,雖說事情還只完成了一半,但基礎問題解決了,下面的事就簡單多了。
在胡為的護送下回到寢殿。
門口,湯圓因為等劉鈞太晚在門口睡著了。
見劉鈞回來,忙要去給劉鈞燒熱水洗澡。
劉鈞攔住,讓她回去休息,自己徑自回房睡覺。
隔日,劉鈞早早又去了院子,
這時龔銘和匠人們正黑著眼圈在一起說笑。
地上,一個蓄鐵水的池子已經建好了,裡面有不少冷卻的鐵塊。
“殿下,這法子還真有用,生鐵真變熟鐵了。”
見劉鈞過來,龔銘拿著個鐵塊過來。
“忙了一夜?”
劉鈞拍了拍龔銘的肩膀,這位三十餘歲的匠造司主事用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