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過殿下。
“參過太妃。”
一時劉讓入了王府,門子引著他徑直來了王府後院。
見到劉鈞和趙玉燕,劉讓和婦人高氏分別向二人行禮。
又讓他的兒子劉軒上前給趙玉燕磕頭。
“幾年不見,軒兒竟長這麼大了。”老靖王仙逝後,趙玉燕越發體恤劉氏宗親。
只因這是她與老靖王夫妻一體,老靖王之愛亦是她之愛。
以前,劉鈞不喜歡宗親串門,她只能隨了他的意。
母憑子貴,她不願與劉鈞鬧得生分了。
而劉鈞如今改了性子,她便沒有這些顧忌了。
一邊說,她一邊將自己戴的麒麟扳指摘下來,塞到劉軒手中,“這孩子長的挺討人喜歡的,本宮也沒什麼珍寶,就把這個賞給你了。”
“太妃使不得,怎麼都是太妃佩戴的東西,這孩子哪有那麼大福氣用著。”
鄭氏受寵若驚,忙從劉軒手中奪過還給趙玉燕,她年紀三十多,同趙玉燕年歲差不多。
父親乃是前任景陽府知府鄭源,三年前,鄭源告老還鄉。
老靖王在時,親自給劉讓求的這門親事。
“劉氏宗親裡,也就你家和王府最親,你可別弄生分了。”趙玉燕拍了拍鄭氏的手,嗔了她一眼。
鄭氏聽了,心知再推讓就沒了意思,於是只能收下,又讓劉軒給趙玉燕磕頭。
劉讓在一旁看了,喜的滿臉是笑,他道:“太妃說得對,切勿生分了。”
趙玉燕點了點頭,拉著鄭氏說道:“走,咱們去說說私房話,讓他們叔侄自便。”
劉鈞本就有事找劉讓,聽了對二人說道:“咱們去勤政殿喝茶,本王正有事與王叔商議。”
“好說,好說。”劉讓越發笑的合不攏嘴。
雖說私下裡劉鈞要叫他一聲王叔,但劉鈞卻是從來沒這樣叫過。
現在頭回這麼叫,他自然是歡喜不已,只覺兩家終於像是親戚了。
劉軒性子沉悶,不喜言笑,但聽了也不由抿嘴笑了笑。
三人來到勤政殿,王府的丫鬟奉上茶水。
喝了杯茶,劉鈞故意嘆了口氣。
劉讓善於察言觀色,不由問道:“殿下為何嘆氣,可是有什麼鬧心的事?”
“實不相瞞,王叔來之前,本王剛與高鴻允吵了一架。”劉鈞說道。
劉讓聞言哼了一聲,“剛才來的時候我正遇到他,他似乎不高興,竟對我理睬都不睬,真是可惡。”
“本王他尚且不放在眼中,何況王叔?”劉鈞又是一嘆。
劉讓已經聽出味來,劉鈞這是對高鴻允心有不滿。
他道:“連殿下都不放在眼中,他是想反了不成?”
“王叔說到本王心裡去了。”劉鈞將剛才同高鴻允爭吵經過一五一十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