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後,在陳勐再次返回幽州,看到幽州境內民眾的生活現狀時,不禁對劉虞這幾年來的工作成效感到十分的驚訝。
如今的幽州,在劉虞這幾年的治理下,已經表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劉虞上任後,對待烏桓等少數民族採用了懷柔的政策,烏桓等少數民族對於劉虞也都是十分的擁護。如今的薊縣城內,烏桓等族人也是十分容易見到。
劉虞再次繼任幽州牧後,深感幽州境內百姓生活的艱難,主動在幽州境內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劉虞主動開放上谷市場,方便本地人與外族交易,然後又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從這兩項措施中劉虞為幽州取得了可觀的收入。
幽州境內的安定,冀州、青州等地連續多年的戰亂,使得百餘萬冀州、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樂業。這些人的到來,更加的提升了幽州的繁榮安定。
劉虞作為漢室宗親,一心都想著如何恢復往昔的大漢榮耀,所以在治國理政方面也是多多的向自己的那些祖先學習。
劉虞的各項舉措,使得幽州境內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富裕。百姓對於劉虞也是十分的愛戴和擁護。
看著幽州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人口也是越來越多,劉虞對自己在幽州境內的工作也是十分滿意。除了那個薊侯公孫瓚。
劉虞十分奇怪,這個公孫瓚怎麼會這麼喜歡動兵打仗,難道這個公孫瓚就不知道動兵打仗是多麼勞民傷財的事情嗎!
劉虞十分不喜歡戰爭,甚至討厭戰爭,所以剛上任幽州牧時,就壓著公孫瓚,儘量不讓公孫瓚出兵,儘量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幽州的問題。而且現在來看效果還不錯。
可是自從討董聯盟成立後,劉虞發現自己是越來越難於管住這個公孫瓚了。公孫瓚看著各路諸侯在關東不斷的興兵動武,已經越來越難於控制住自己那顆想要動武的心了。
劉虞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公孫瓚出兵,甚至不惜用自己幽州牧的身份壓住公孫瓚。
劉虞一開始對關東的各路諸侯也是滿懷期待的。然而,時間一長,劉虞慢慢的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這麼多路諸侯,除了曹操和劉備兩路諸侯是真心實意的在討董,其他的各路諸侯竟然都一直在觀望,一個個的都想著如何儲存自己的實力,而不想著為大漢出力。
而且,更另劉虞氣憤的是袁紹、袁術這兩個兄弟的所作所為。袁術擅自扣住了從長安出來的劉和,袁紹更是過分,竟然想要推舉自己為皇帝。這讓劉虞萬分惱火。
劉虞從這件事中,算是徹底認清了這些諸侯,認清了袁紹、袁術兩兄弟。
所以,當袁紹利用公孫瓚、霸佔韓馥的冀州,公孫瓚惱怒之下向劉虞提出要出兵教訓袁紹時,劉虞並沒有太過反對。
劉虞此時已經知道袁紹此人對當今天子並不忠心,還想著另立天子,自己獨攬大權,這是劉虞所無法接受的。
劉虞同意公孫瓚出兵,也想讓公孫瓚教訓一下這個袁紹。大漢朝廷如今都這熊樣了,你們這些士家大族怎麼還就只想著自己的那點利益,不為大漢天下考慮。
然而,公孫瓚出兵以後,劉虞發現自己有些難以約束這個公孫瓚了。公孫瓚先是提出了想尊劉備為帝的意願,劉備不答應後,公孫瓚又任命自己手下人為冀州、青州等地刺史。
這一系列事情,讓劉虞發現這個公孫瓚和袁術、袁紹這些人並無什麼區別。然而此時公孫瓚已經不聽劉虞排程了。
出兵冀州後的公孫瓚又開始放任手下士兵搶奪百姓財產,這讓劉虞萬分惱火。
公孫瓚界橋失敗後,劉虞曾派人前往公孫瓚處,想讓公孫瓚退兵回到幽州,然而公孫瓚根本不理睬,而是率兵進入了渤海郡。
劉虞惱怒之下,直接斷了公孫瓚的糧草供給,希望依此來迫使公孫瓚退兵,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
而公孫瓚見劉虞斷了自己的糧草,心中也是十分氣憤,於是更加的放任自己的部下搶糧。劉虞和公孫瓚兩人之間的矛盾此時已經勢成水火了。
劉虞有時候甚至覺得這個公孫瓚比袁紹還可惡,人家袁紹都還知道愛護百姓,不許士兵搶奪百姓財物,你個公孫瓚怎麼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