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拍,還沒結束呢。”
秦淮攔下了商雅,轉身自櫃檯中取出木蠟顏料。
“不都已經雕刻完畢了嗎?”
商雅狐疑的問道,美眸落在這件木雕上。
遠看,端莊肅穆。
近看,細節逼真。
連蛇尾的鱗片,亦在臺燈的光芒下,纖毫畢現。
只需一眼,滿目驚豔。
都到如此程度了,秦淮覺得還不滿足?還有進步的空間?
“雕刻完畢了,但後期處理還未結束。”
秦淮搖頭微笑。
當初他雕刻家具時,雕刻的圖案一切從簡,雕刻過後也只塗了一點木蠟油襯出原色。
對於玉雕,秦淮也很少用細砂紙打磨,而是直接用刻玉刀打磨。
這兩種修光方式還是有不小差別的。
細砂紙是無差別的打磨。
而使用清刀技法,則是用刀打磨作品,靠刀尖或刀刃逐個細節逐個細節的打磨,追求千刀萬刀,化作一刀,渾然天成的境界。
上色打蠟相當於加特效,而清刀的打磨方式更細膩,更體現匠心,驚人處尤顯美感!
就是比較耗時耗力。
當然,兩種方法都有可取之處,須看情況使用,用對了地方,恰到好處,用錯了,一件精品也能變成殘次品。
而對於這件伏羲女媧圖,秦淮不打算止步於清刀磨砂修光,他還將上色打蠟。
何謂上色打蠟?
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上色打蠟由來已久。
因為木雕極易受潮,蟲害……等等原因,所以為了木雕的儲存、防腐、美觀,木雕工匠們往往會給作品上色打蠟。
現今的上色打蠟,是後來發展起來的。
最初的防腐方式叫上漆。
也就是說,在一千年前,木雕的上色顏料使用的是天然大漆。
如此一來,木雕便於另一種傳統技藝,息息相關了。
對,就是漆藝。
漆藝工序繁雜,每一道工序,都要用掌心摸索十天半個月。
三十道工序下來,差不多一年半載,遇上特別的作品,一年都只能做出一件漆器。
木雕工匠顯然沒有這麼多時間,故而在古代,木雕工匠和漆藝工匠是一家人,木雕工匠雕刻結束,往往將交給漆藝工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