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秦淮起得較早,晨練了一段時間,爾後,在後苑的洗硯池邊,石桌上安安靜靜的練習書法。
原建造者倒是有點意思,池邊栽了兩株自然伸展的梅,梅花點點。傲然獨立。
‘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想必是想要目睹一下此種畫面。
秦淮不會寫詩,只會臨帖習字,不過倒是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小玩意兒。
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礎上,利用光學、距離、方位、色彩、水墨等筆法,將花鑲嵌字中,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
達到‘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裡藏花,花字相融’的獨特藝術效果。
而,考古人員早在商朝時的古陶器上便發現,上面刻有梅花象形文字。
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已然成了收藏佳品。
它的發展歷經了商、漢、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風雨沉浮,這顆璀璨的民間藝術魂寶,卻漸漸不為人知了,能寫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
秦淮懂了解過一一點點梅花篆字,倒是可以自娛自樂一番,他隨即進屋找來顏料筆墨,準備釋放一下樂趣。
調硃砂,磨清墨,換宣紙。
宣紙有不同類別,每一種類別,都有不同用處。
例如生宣,生宣就是普通生產的宣紙,沒有經過任何特殊處理處理,其滲化、吸水,潤墨性很強。所以一般用於潑墨、寫意畫。
而熟宣是在生宣表面輕刷一層膠礬,使其失去滲化和吸水特性。因此熟宣也稱“礬宣”。熟宣一般用於工筆畫。
再有便是箋紙。
箋紙是用生宣按照不同用途,透過印刷、染色、加料、擦臘、砑光、泥金、泥金銀粉、灑金銀箔片、描金銀圖案等方法制成的宣紙。用宣紙加工箋紙後,往往冠以種種雅稱,主要用於書信禮箋。
秦淮換上的宣紙便是熟宣,因為涉及到梅花篆字,同時要工筆梅花。
隨手拿一塊玉料當做鎮紙,秦淮將一張薄薄的雅白宣紙鋪開。
手懸於石案上方。
一般初習者,手肘都會放在桌面,以尋找一個支撐點,因為初學者,手不能穩定控制力道,所以只能假借外物,手肘有支撐,不至於寫出歪歪扭扭的橫豎撇捺。
不過手肘放在桌上,有一個致命弊端,那就是格局太小。
古人稱寫字為揮毫,重點落在一個揮字。
揮灑自如。
古代書法大家,寫到山窮水盡,雲生復起時,往往手臂張開似猿,如開三石弓。
懸筆是基本操作。
古人習字,往往要在手臂上掛雞蛋,掛磚石。
這都是基本功,不然無法力透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