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男兒心性,前一世一直到死,也沒曾情竇初開過,對於兒女情長實在是沒辦法感同身受。
她只知道,那時候,顧嫻一家進府之後,姑姑顧氏曾過府小住,重提婚事,不過周氏絲毫不鬆口。
後來便作罷了。
顧嫻最後嫁給了一個尚書右丞做填房。
最後在庵堂的那幾年,顧嫻每一年都會去燒燒香,拜拜佛,對著顧盼坐一會,顧嫻本來就少言寡語,那時候更是一句話也沒有了。
可是顧盼記得這個堂姐那時候心如死灰的樣子,比自己更甚。
而表兄張敏元娶了一個富家小姐,最後中了二甲,外放到江浙一帶做官,也算是人生美滿。
可能因為在顧盼落難的時候,顧嫻也過得不好,那一種同病相憐讓顧盼心裡萌生了一種憐惜。
“我們進去看看大姐。”顧盼示意阿日前邊帶路。
阿日便推了房門。
顧嫻正依坐在床邊,聽到聲響,抬起頭來,兩個眼睛微微的腫了起來,顯然是剛剛哭過,此刻看到幾個妹妹進來,立刻轉過身去,略略的整理一下。
這才起身,“坐吧。”
顧珍遞過盒子,“大姐,宮中賞賜給小妹的步搖,小妹給我們姐妹一人一支,你先挑一挑吧。”
顧嫻淡淡的掃了一眼,“你們挑吧,留一隻給我就行了。”
顧珍顧柔自然不敢先挑。
阿日只得接過盒子,遞到了顧嫻面前,“大姑娘,你不挑,兩位姑娘不敢先挑。”
顧嫻隨意拿了一隻,看也不看就放在了桌子上,只是朝著顧盼說道,“多謝小妹了。”
顧珍看見姐姐這個樣子,忍不住說道,“大姐,娘總歸是為你好,你還是不要想了。”
顧嫻冷冷的看了顧珍一眼,“阿日,我要歇息了,送幾位姑娘出去吧!”
顧盼幾人也不好多留,出了嬌園,互相道別。
這時間,顧老夫人正召了兒子,媳婦在說話。
顧老夫人聽的顧王去了中南侯府,頓時頭疼不已,“阿瑾,你說你,跑去探什麼病,這下好了,明日裡街頭街尾肯定都在議論這樣的一件事,這事本就不是什麼光彩之事,打落牙齒和血吞也就是了,何必為了一口氣上門惹人非議,我們一家搬進都城,還不是為了給幾個孩子結門好親事。你看看,如今,人家都以為我顧家的女孩子是這樣的膽大妄為。”
顧王並不贊同,淡淡的說道,“那中南侯府拒婚便拒婚,只是把人當傻子,又想拒婚,又不想吃虧,哪有這個道理,我情願盼兒不嫁,也不能嫁這種敢做不敢當的人家。尤其那個世子爺,不過受了一點子皮肉之傷,就哭天搶地的,實在是沒有半分男兒氣慨。那侯爺夫婦也是,把個快要及冠的兒子嬌的跟個小姑娘似的,這樣的人家我實在是看不上,更何況盼兒還小,留個兩年沒問題,我再慢慢的籌謀。”
周氏聽了心裡十分的不舒服,顧盼只有十四歲,可是顧嫻已經十七歲了,再拖兩年,就嫁不出去了,她勉強扯出一個笑容,“二叔,小盼是還小,可是嫻兒,珍兒都不小了,尤其是嫻兒”
她想起中午去看顧嫻,顧嫻一副冷淡的情緒,當時氣不打一出來,忍不住罵了女兒一頓,現在想來又略略的有些後悔,看著婆婆和丈夫,又覺得十分的可恨,若不是他們私底下定下顧嫻的婚事,自己也不會大鬧一場,女兒也不會像這樣和自己生分起來。
喜歡不做賢后請大家收藏:()不做賢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