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太郎就此招開了臨時會議,市政府的要員也參加了會議。
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交給了耿輕寒。
於是,老歷年剛過完,輕寒就開始行動,拜訪學者教授的同時,寫信給自己的老師,詳細闡述了方案具體實施細則。
輕寒把原有名單上的人翻了一倍,親手寫了拜貼讓石頭挨家挨戶送去。
輕寒的第一次拜訪宣告失敗。
這是位相當有骨氣的教授,石頭遞過去的拜貼直接被撕了個稀巴爛。
傭人捧著拜貼碎片出來,小心翼翼的說:“對不起先生!”
來的時候輕寒交代過,所以石頭並不意外,轉身離開。
第二天,輕寒親自前往,對開門的傭人說:“請轉告先生,我有必須見面的理由,要不然,清華紅樓就是先生的去處。”
教授氣的渾身哆嗦,去又不能不見。
紅樓已進過一次,萬不可再進一次。
聽說要幫助日本人改良水稻品種,並在中國的土地上試驗。
教授就差把茶杯摔在輕寒臉上了。
端茶送客。
輕寒有些狼狽的告辭。
接下來的日子,輕寒越挫越勇。
越是被拒絕,越是頻繁上門拜訪。
第一名被說服的教授也是第一個就讓輕寒難堪的教授。
4月,輕寒組建了北平第一所墾荒研究所。
研究所涵蓋了地質、水利、農業、數學等方面的專家,甚至有一名語言學家,是為了方便與當地有經驗的老農溝通。
研究所自成立之日就馬不停蹄的開始工作。
勘察北平郊區適合種植的土壤,修渠引水,培種育苗,所有的科研專案有條不紊的展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批水稻育苗成功後,武田太郎興致勃勃的參觀了實驗田。雲子陪同,兩人驚歎於耿輕寒的效率。
當從東三省運來的日本本土種子,落在北平城外的土地上,已是五月初。
一眼望去,綠意盎然,欣欣向榮。
武田太郎又一次出城視察,一貫陰沉冰冷的臉上笑意盈盈,狹小的眼睛裡全是喜意。
參與插秧的日本士兵,彷彿回到了家鄉,載歌載舞慶祝。
脫下軍裝的日本士兵,看上去與普通的農民沒有任何區別。
因為農活需要大量的人工完成,參與墾荒的日本士兵有限,輕寒與治安軍及雷處長共同出面,說服北平城外的縣、鎮、村的保長,招募當地農民來實驗田幹活。
不管輕寒的所作所為,為老百姓活著提供多少便利條件,他為日本人盡心盡力做事的漢奸嘴臉,也盡顯無遺,讓北平人民不恥。
武田太郎為了替耿輕寒拉仇恨值,更是示意各大報刊大肆宣揚,一時間,罵聲一片。
耿府看似門庭若市,實則漢奸走狗的罵名也更甚。
耿府的老爺經過漫長的治療,這幾日才剛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