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村子試著將現有的桐油拉去黑匪山賣,沒想到賣得了很好的價錢。
別的村子一聽,都開始榨桐油了。
甚至潯州以外,橫州、賓州的少數百姓聽說了,也把桐油和棉花運來白雲縣賣。
良民村不用自己大量榨桐油,節省出的人力又可以擴大生產。
正好山腳處的新屋建好了一些,制墨的工坊乾脆從山頂遷移到了山腳附近的一塊平地,空間大,又方便運輸。
棉紡作坊挪到了另一側山腳,向西延伸。
兩邊山腳各連線另一座山,以後若要再延伸擴張也有充足空間。
有些人不會榨桐油,但有幹活的力氣,便到黑匪山來做短工,掙點工錢過個好年。
他們不用上山進村,只需要在山腳的作坊勞作便可以。
郝仁兌現了之前給新村民的承諾,村裡產業做大了,有了更多利潤就會發工錢。
無論是村民還是外來做短工的人,一律按天計算工錢,還包每天的伙食住宿。
只不過短工只能臨時擠在大通鋪,幸福指數沒有村民高。
良民村的村民有自己的小屋,還能做三休一,識字學功夫;短工只能做工、吃飯、睡覺、賺錢。
可即使這樣,短工們也很高興了。
因為不用日曬雨淋,不用花錢吃住,而且吃的飯食量足,每天都能嚐到葷腥,比去縣裡小鋪子做工做學徒好多了。
有人剛開始只是自己一個人來。
沒過幾天,就趕緊託人捎口信,讓家裡的妻兒也都來做短工,這好事晚了可就沒了。
大多數人都打算做完短工就帶著錢回家過年,等明年農閒的時候再來做工。
可也有的人動了長期留下來做工的念頭。
不是每個人回家都有良田可種。
有些人本就為生計發愁,若能留下來長期做工,一年下來的收入未必比種田差。
而且這裡黑匪山這一帶治安好,村民們都很厲害會功夫,山上山下日日有巡邏隊,一般的鼠惡之輩根本不敢來鬧亂子。
於是,有些外來人口就在山腳附近、山道兩側自己蓋房子,想要安頓下來。
郝村長對此表示支援:
“雖然不是我們的村民,但是我們樂見長期做工的人在山下附近安頓,若生活上遇到什麼難處,我們也可伸手幫一把。”
就這樣,一些工人自己在路邊蓋了簡易的小屋子住進去,有的甚至還在屋子門口擺了小攤子賣點雜貨。
一直以來荒無人煙的小道,逐漸有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良民村也計劃在路兩邊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