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黑山墨分為不同檔次。
最基礎的墨稱為“廣賢墨”,一百錢一笏;加鹿膠三百錢,加金漆四百錢,加金箔珍珠粉七百錢,再加麝香龍腦冰片等香料則二千錢起,上不封頂。
三、種田的人手不變,但從捕獵隊分出空閒人員加入宋鈺的制墨作坊,擴大生產。
良民村的村民們說做就做,第二日早上就實施計劃。
次月又一批墨成的時候,郝仁按照約定,將墨錠先給了吳富貴、顧言、李掌櫃還有明德書院。
後面來的商人,按先來後到的順序下訂單。
良民村對來進貨的商人有一個要求:
“金漆墨、珍珠墨、麝香墨可以賣得越貴越可,最基礎的廣賢墨市面售價不可超過二百錢。
違者,不再供貨。”
天下富貴者少,最多的還是普通百姓。
精緻昂貴的金箔珍珠墨賣給富貴之家,平價基礎的廣賢墨賣給莘莘學子。
對於這個要求,吳展的小腦袋不太明白。
廣賢墨明明能提價卻不提,有錢不賺是傻子。
他想問爹,可是爹已經急匆匆跑外地去了。
吳展便在書院裡問蘇知知:
“蘇知知,若是最普通的廣賢墨能再提價五六百錢,你們村掙得錢就更多了,為什麼要壓價?”
“因為村民說金箔墨已經很貴了,廣賢墨就不提價。如果所有的墨都賣很貴,那買得起的人就少了。”
蘇知知的筆尖在硯臺上滑動,用盡最後一點墨汁。
來等蘇知知一起吃飯的薛澈走過來,幫著蘇知知收好剩下的小塊墨錠。
雖然村裡會造墨了,但蘇知知和薛澈用墨的時候卻更加節省愛惜了。
他們親眼見過制墨的不容易。
他們知道每一塊墨都是村民們的力氣和汗水,是小宋哥吃下去的米飯、熬不完的夜。
吳展以為良民村不懂外地的繁華與物價,好心地解釋:
“你們村沒做過外地生意可能不知道,賣貴人一單頂得過賣窮人百單。我爹說,在長安那邊,越貴的東西越有人買。就算所有的黑山墨都貴,也有人買。”
薛澈聞言,問:“那市面上的墨價不就更虛高了麼?”
吳展:“價高了不是才能掙錢麼?”
薛澈:“一時可,但非長久之計。”
蘇知知放下筆:“我不知道我們村能不能做出天下最貴的墨。”
窗外的有陽光落進她的眼底,她的雙眼又亮又清澈:
“可是我覺得,能做出天下人都用得起的好墨是很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