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祖先在中原地區時,就是用皂角洗衣服。後來到了長江以南,哪裡沒有皂角樹了,難題就來了,日子還是要過的,衣物難道不洗嗎?他們只能找能替代皂角的去汙劑,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長江以南發現了一種樹,樹上結的果子可以治療疾病,同時發現和皂角有同樣的功效,居然也可以用來清洗衣物,去汙能力還相當的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人們就給取名肥皂樹,果子取名肥皂果。後來人造去汙劑出現,到今天依然還在使用這一名稱,至今為止我們人類還在使用肥皂清洗衣物,這就是“肥皂”一詞的由來。
另一個傳說是古埃及皇宮裡,一個叫腓尼基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趕快趁別人沒有發現時他就用灶爐裡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後再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昨晚這一切後,他望著自己滿手的油膩,他想:這麼髒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洗乾淨啊!當他把手放到了水中時。奇蹟出現了:他只是輕輕地搓了幾下,那滿手的油膩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連原來一直難以洗掉的老汙垢也隨之被洗掉了。……之後就發明了肥皂。
高檔的去汙劑當屬胰子了,魏晉時期的人們把豬的胰腺的汙血洗淨,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胰子了。
由於要大量取得豬的胰腺這種原料委實困難,製作十分複雜,而且成本很高,難以大量普及,屬於奢侈品,只有那些王公貴族、皇室成員才可以用得起。
最低端的當屬是草木灰了,不用花錢,誰的家裡不做飯,沒有點草灰呢?
李羽看到鍋裡的豬油已經完全融化,用麻布把豬油渣全部過濾掉,又把火鹼扔進去,開始攪拌幾下讓火鹼融化。
李菲兒看完後,吃驚道:“哥鍋裡的油咋少了那?剛才明明好多油呢,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那?”
經李菲兒一提醒,李秀寧同樣發現了變化,讓她吃驚連連,對不理解的東西讓她感到很神奇。
“那些油都跑哪去了?”李秀寧奇怪的問完,直直地看著李羽,等他解釋。
“你們不用奇怪,油遇到火鹼已經發生了皂化反應,現在都溶解在水裡了。”
李羽一邊看火鹼比例再次給她們打了比方:“平時咱們洗衣服,要是衣服上沾有油汙,用灰不是可以也洗掉麼?其實灰裡也含鹼,只是沒有火鹼的鹼性強。”
二女看看李羽再看看鍋裡的油脂在逐漸消失,也沒再問什麼是皂化反應,除了心裡吃驚,就感覺這些化學知識真神奇。
她們看著鍋裡消失的油脂,臉上帶著驚訝之色:“嗯!這個皂化反應真奇怪。”
為什麼奇怪,你問她們二人肯定不知道,只是感覺到很神奇,隨口在那胡說八道而已。
李羽加的火鹼她們看到,原本浮在水面上的豬油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
“這一步叫皂化,把油脂和火鹼放在一起加熱,讓其產生化學反應。接下來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加熱,讓皂化反應更充分就行了。”李羽再次解釋。
香皂是個什麼東西,二女沒有見過暫時不明白,只知道是可以清洗衣服和清潔身體用的,就和胰子差不多,也就是做的人工胰子。
李羽抓起了一把鹽撒進鍋裡之後。
正在觀看鍋裡變化的二女,眼睛瞬間瞪得渾圓,嘴巴張得很大,再次吃驚起來。
新人不易,朋友們支援下,給收藏下,點評下,當然有紅票給一張。)
喜歡混在人間的修士請大家收藏:()混在人間的修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