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手藝要經過千辛萬苦到處求人,就算有人願意收你為徒弟。那些苛刻的規矩放到現在來,簡直不可想象。
就拿木匠來說,拜師學手藝,要先打三年雜工,然後才是三年學徒,三年學徒學完了,你可以出師了?沒有,還要給師傅三年幫工,才可能真正出師。
就算出師了,技術好的徒弟也不可能單幹,師傅年紀大了,要和師傅一起幹活養家餬口。這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由來。
尊師重道是那個時代的主流,師傅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怎麼罵就怎麼罵!打死了官府都不追究的。
但做學徒的敢忤逆師傅,那他的一輩子基本就完了,沒有人會僱傭他,也沒有人看的起,宗族和官府還會嚴厲的制裁。
吳歡沒有辦法,差不多用哀求的口氣說道:“你們兩人起來好不好,要不我再教你一門手藝,你們做的烙餅羊湯都還可以,學了這個,日子也許會好過一點。”
劉張氏又和她的丈夫磕起頭來。
吳歡有點惱怒:“起來,快去準備我要的東西,否則我要走了。”
劉張氏起身:“師傅你要什麼?我這就去準備。”
吳歡想想,決定教他們義烏拉麵,以後來佛堂的時候,能有碗義烏拉麵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吳歡說道:“有面粉嗎?”
劉張氏轉頭準備拿麵粉,看到幾個食客都不吃了,而是坐在那裡,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劉張氏喏喏的問道:“他們?”
吳歡看了一眼這些食客,嘆了一口氣說道:“想學就留下吧!一門吃食手藝,一家做也是做,十家做還是做,不會起了這家,死了那家,最多學了換個地方開店,不妨事。”
劉張氏點點頭,回頭對那些食客說道:“想學的,立刻磕頭拜師,不想學的快離開這裡。”
那幾個食客立刻放下碗筷和烙餅,向吳歡磕頭拜師。
有個老人想學卻拉不下臉來,想走又怕錯過一門好手藝,於是覥著臉問道:“師傅,年紀大了,讓家裡孩子來學可以麼?”
吳歡看看老人說道:“我只在這裡教一下,回頭就走了,你孩子要學,和她說。”
老人又看看劉張氏,劉張氏見吳歡把問題推到自己這裡,也非常為難,看著吳歡:“師傅,這……”
吳歡見皮球還是踢自己面前,說道:“你不願意,就不收徒弟就是。好了,我來說,你來做,和麵……”
喜歡初唐求生請大家收藏:()初唐求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