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遠這次邀請馬老師和他的華夏黃頁的團隊也就是‘十八羅漢’一起進行這次遊玩活動。
遠方集團這邊是齊國泰、方曉明、周鴻一、劉師兄、鮑月橋,還有剛剛到任負責基金板塊的羅俊,以及一些部門的總監。
跟車服務的還有幾個特意挑選的行政部門的人員。
於遠他們乘坐一輛大巴前往郊外的圓明園。
武東旭他們帶著一些這些安保人員,開車前後維持秩序。
還好沒有警車開道,否則就太過於引人注目了。
於遠他們是從萬春園進入的。
萬春園和福海、萬花陣,83年就開始修復,以後又陸續恢復一些景點。
於遠的本意並不是遊玩,所以大家都在興致勃勃地到處觀賞,他卻神色淡淡地眺望著遠方。
這時候,於遠的身邊還有馬老師夫妻、韓敏老先生、齊國泰和遠方在華夏內陸序列的幾個核心人物。
馬老師一直都在觀察於遠,也在猜測於遠組織這次遊玩的意思,“於遠好像對眼前的這些景色不感興趣?”
於遠也不隱瞞自己的心思,點點頭,“這些政府修復的景點,只是簡單地還原一部分歷史上的圓明園的痕跡。因為還原的東西,畢竟已經不是歷史了,我們的國家還很弱小,哪怕以後強大了,也不會像封建帝王那樣勞民傷財!”
“一件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認為政府的本意,一方面是藉助圓明園的歷史名聲,給人們一個瞻仰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我們能透過眼前的景點和遠處的廢墟殘骸,去深入思考一些問題。”
馬老師若有所思。
韓敏先生感嘆到,“圓明園在歷史上號稱‘萬園之園’,齊集了我華夏各地的名勝景點,有詩云‘十八籬門隨曲澗,七楹正殿倚喬松。軒堂四十皆依水,山石參差盡亞風’。想想就讓人神往!”
於遠也說,“圓明園剛建成的時候,乾隆皇帝自己就曾作詩‘似毯綠茵承步輦,含胎紅杏倚玫除’,而那個時候,圓明園歷經35年,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後又經過150多年的修繕擴建,可想而知,當時的圓明園是何等的恢宏大氣!”
大家緩緩前行,來到了西北角的宮殿廢墟。
於遠停下腳步,仰頭看著那些原本應該高大壯觀的廊柱石雕,好久以後,才轉過身來對著眾人說,“我們走到了圓明園深處,一路走來可以說是滿目瘡痍,和我們想象中的圓明園更是面目全非,圓明園已經成了一種無法再現的美!”
“說實話,我的內心是很痛的,痛徹心扉那樣的痛,滿清政府無能,讓我華夏建築史上的奇蹟毀於一旦!”
“當然,我不否認,這其中有我們自己後來更加徹底的破壞!但是,如果沒有侵略者的破壞,留給後人的是一座完整的建築瑰寶,還會有軍閥的第二次破壞嗎?”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國家太弱小!滿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讓我們的國家在科學技術上徹底落後於西方,才有華夏民族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苦難!”
“圓明園,不僅是封建王朝興盛衰亡的證明,更是書寫我們華夏民族的恥辱史!”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知恥而後勇,才是我們民族應該齊心協力去做的事!”
“今天,我們這個民族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進行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家一天天強大起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的黨和政府也在不斷的蕩濁滌清!但是,海外總有一些人亡我之心始終不死!”
“不知道諸位知不知道前幾年的《瓦森納協定》?整整42個國家,幾乎包含了這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禁止先進的科技輸出,物件是所有發展中國家,相信諸位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們華夏民族是個自強自立的民族,技術這種東西,他們怎麼做我們無可奈何,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我們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我們自己的!”
“難道我們華夏數億人民,就不能靠自己的勤勞過上好日子?就應該永遠給別人做代加工廠,任由他人剝削?”
“這是個全球化的經濟時代,我們華夏如果一直落後,就會一直捱打。”
“只有我們華夏的企業強大了,真正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我們的企業和資本也能從海外帶回利潤,帶回技術,我們的國家才能一天天強大起來,我們也才能更有底氣面對全球的競爭!”
“諸位在我的心中都是人才,而且是有著一顆對華夏的赤子之心的人才,我懇請諸位都認真思考一下,我們這些做事業,做企業的人,應該以什麼態度去做自己的事業!人都有自私的心態,我於遠也不例外!但在謀取自己利益的同時,我們還可以想到更多,也可以做到更多!”
“我承認,這才是我帶大家來圓明園遊玩的目的!”
聽了於遠的話,在場所有的人都是面色凝重,也都若有所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馬老師深深的看了於遠一眼,眼底閃過一絲疑惑。
於遠這樣做,除了要給馬老師上一堂愛國主義課程外,其實還別有用心他希望透過大家對愛國這個話題的思考,能瓦解馬老師灌輸給他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