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確定風向不偏,那這電影,就能拍。
然而,突如其來的意外訊息也引起了所有同行們的關注。
那些本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明年奧斯卡身上的傢伙,在瞧見這則明顯是由江火主動散播的新聞後,每個人的心理,都冒出了一種怪異的情緒。
‘這江火,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在《阿凡達》建組之前,先拍一個瑪麗蓮夢露的傳記電影?”
“年輕人膽子真大啊!不過這切入點倒是選擇的非常棒。”
“不談poitica,只談性感。”
瀏覽著報紙上的小道新聞,身處加拿大的詹姆斯卡梅隆輕笑搖頭。
身為一名世界名導,他當然明白,江火在玩什麼把戲。
在他看來,同行的疑惑,那簡直就是杞人憂天。
當江火確定要以《我與夢露的一週》為藍本拍攝後,她就不可能遭到民眾的反對。
理由,其實很簡單。
九五年的時候,他就玩過這麼一出。
泰坦尼克號這個主題,其實可以衍生出無數版本。
可他直接就摒棄了市面上所傳頌的所有觀點。
他不去糾結當時的船工是否是在遊輪出發前四天之內招募的;
他不去糾結《紐約時報》是否會在整件事情上撒了謊;
他更不會去糾結泰坦尼克號的真正老闆摩根集團在整件事情之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更不會理會沉船與大部分人喪生的訊息會在資本市場掀起何種驚濤駭浪!
對於他而言,這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假借泰坦尼克號上演的世紀之愛。
傳記電影?
噢,得了吧——
poitica這玩意還是交給斯皮爾伯格拍好了。
傳記電影,其實分類很廣。
而並不是每一部傳記電影,都會涉及到poitica。
雖然對於美國大眾而言,一想起夢露就會提到肯尼迪,但——
為什麼要拍這些事情?
是錢多的不夠花嗎?是遊戲不好玩嗎?是小說不好看嗎?
人活著不好麼,為什麼非得去找死呢?
在卡梅隆看來,江火的選擇和當時的自己,完全一樣。
他為什麼要去談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對英美兩國poitica和經濟上的影響?
這些東西完全可以避免。
而現在的江火,也是一樣。
她要拍的是夢露這個人。
又或者說——
是鏡頭前自己的女人。
喜歡席捲文娛請大家收藏:()席捲文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