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白沙堡的地道已經初具規模了,還進行過幾次演習,只要銅鑼聲一響,堡內三百多男女老幼、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就連那兩條大黃狗,都知道鑽進洞裡躲起來。
不客氣的說,憑著這樣的防禦手段,就算是千軍萬馬來犯,白沙堡也能平安無事。
可話又說回來了,地道雖好,只能用來防守,要想克敵制勝,必須攻守兼備才行,這就需要一支來去如風、侵略如火的精銳騎兵了!
……
“駕!駕!”
“快一點,再快一點,注意隊形,不要跑散了!”
“笨蛋,怎麼又落馬了!”
清晨時分,白沙堡外一塊空地上,包括薛羽在內的,共計二百三十七名少年人,正在進行馬術訓練,只見塵土飛揚、人喊馬嘶,場面很是壯觀呢!
其中有人動作生澀,不小心從馬背上掉了下來,摔的鼻青臉腫,可只要沒傷到筋骨,就立刻爬上馬背繼續訓練,沒有一個喊苦喊疼的。
這些少年人,是從十個堡壘裡精心挑選的,年齡在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挑選條件是:身體好、膽子大、紀律性強,頭腦還要聰明!
而負責操練他們的,正是韃子爺爺,手中還拿著一根馬鞭子!
有人肯定想了,放著那些身強力壯的成年人不訓練,幹嘛非操練一群少年人呢?
這是薛羽的主意,原因有兩點:
一是那些成年人們,一天十二個時辰,不是在山裡挖礦,就是在田中耕作,根本沒有時間訓練,就算勉強的聚集起來了,也是心不在焉的。
二是成年人心性已定,就算再怎麼訓練他們,也擺脫不了那種‘安分守己、溫飽度日’的小農思想了,也就是羊性!
相反的,少年人們時間充裕、心性未定,只要好好的調教一下,就是一群嗷嗷叫的野狼!
種地需要羊,可是打仗,還得靠狼!
少年們不僅訓練刻苦,裝備也很精良,騎的都是清一色蒙古馬,穿的是雙層牛皮軟甲,馬鞍、馬轡、馬鞭一應俱全,尤其是他們手中的馬刀。
不是大明軍中常見的雁翎刀,也不是蒙古人慣用的彎刀,與前兩者相比,這種刀要略長一些,刀身窄、刀背薄、刀刃鋒利無比,刀柄上還加了精鋼護手圈!
這種馬刀,是薛羽親自設計的,由胡大錘等人精心打製的,劈砍如風,利於實戰,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雪楓刀!
按理來說,誰設計的兵器,就該用誰的名字來命名,稱之為‘薛羽刀’,或者‘玉郎刀’才對。
如今卻稱為‘雪楓刀’,不知是什麼意思?
眾人詢問,薛羽笑而不答!
訓練了一會隊形,接下來,就是劈砍訓練了!
在訓練場旁邊,插著二十多個稻草人,大小與真人完全一樣,手中拿著木製的刀槍、盾牌,上面還塗抹了白灰。
這些稻草人,可不是整齊排列的,而是分散佈置的,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甚至趴在地上,因為打仗的時候,敵人是不會傻乎乎的站在那裡,任你拿刀劈砍的,他們是會躲避的,還會發起反擊。
“小兔崽子們,全都豎起耳朵聽好了,真到了戰場上,刀槍相見,你死我活,容不得一點留情,更沒有絲毫的僥倖!
要想活下去,就得練好本領:馬快、刀疾、心狠,缺一不可!
駕!殺!”
韃子爺爺縱馬衝了過去,快如疾風一般,還連續做出了蹬裡藏身、海底撈月、瞞天過海……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乾淨利落,人就像貼在馬身上一樣。
再看他手中的馬刀,在賓士的過程中,精準的砍中了每一個稻草人的要害部位,就連趴在地上的也沒遺漏,而自己和戰馬的身上,則一個白點也沒沾上!
“小兔崽子們,該你們了,上!”
“衝呀!殺!”
……
接下來,少年們開始練習了,韃子爺爺負責監督,誰的動作笨拙了,或者稍有懈怠,上去就是一鞭子,下手毫不留情!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而在眾人當中,又數薛羽挨的鞭子最多了,不是懶惰,也不是笨拙,而是韃子爺爺的要求太嚴格了。
在練習過程中,別人只要砍中三個稻草人就及格了,砍中五個是優秀,薛羽則不然,必須全部砍中才行,差一個,就是一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