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執手寒暄,或倚老賣少,更有甚者當街訓子曰:“汝且看鐵柱表兄,他日必成仙道!汝若不勤,當效牛馬!“童稚掩面而遁。
甫及半月,“鐵柱入恆嶽“之說竟成里巷美談。
遠近十里八鄉,皆扶老攜幼,攜果脯酒醴,登門道賀。
其意雖在稱觴,然目光灼灼,十之八九欲一睹鐵柱真容。
凡來賀者,皆有所齎。或攜雞豚,或持果醴,紛至沓來,絡繹於途。王父雖頻辭,奈眾意難卻,終納之。
然客去時,必以倍蓰之禮回贈。
王父拊掌曰:“吾家小子他日位列仙班,豈可負此許多人情?凡來賀者,皆當厚報。“
時王氏族老亦聞四郎讓額之事,接踵而至,或持錦緞,或捧玉玦。族中長老捋須嘆曰:“老四此舉,可謂仁至義盡。鐵柱他日得道,必當光耀我王氏門楣!“
族中姻親鹹來道賀。其人數之眾,竟逾千餘,王父遂擇村中廣場,張筵數百席以宴賓客。
村人皆欣然相助,老幼婦孺,奔走執役。或執壺漿,或布茵席,閒談間莫不稱譽鐵柱,嘖嘖歎賞,以為村中千載未有之盛事。
王父乃躬自率妻子,立村口迎迓。見一親至,必詳告其稱謂尊卑;遇一戚來,必躬身以引薦。
雖往來絡繹,而神色從容,無倦容慍色,一村之人,皆感其殷勤好客。
王父挽一白髮老者,指謂鐵柱曰:“此汝三祖父也。昔吾遭黜,潛居草野,多蒙三祖父暗中賙濟,汝其識之,他日必圖厚報。“
鐵柱斂衽而諾。老者凝睇良久,喟然嘆曰:“老二,光陰似箭!汝今已抱孫矣。此子骨相不凡,他日成就必逾於汝。“
王父聞言,面浮喜色,撫須笑曰:“三祖父明鑑!此子幼而穎悟,他日必成大器。娘子且扶三祖父入席。“
鐵柱之母聞言,即趨前攙扶老者,緩步向廣場行去,一路上村人皆避道相讓,竊語:“此必是王家那有福氣的娃娃!“
老者去後,王父鼻息微哂,牽鐵柱近前,語帶酸澀道:“彼老匹夫,曩昔阻吾歸宗,今見汝驟貴,復來攀附。親戚之情,不過如是爾!“
鐵柱懵然頷首,忽仰首問道:“阿爹,四叔今天會不會來?“
王父搖頭嘆曰:“汝四叔有書至,言客途羈絆,月末方得脫身來迎汝。“
話音未落,村口蹄聲驟起。
頃刻,一青帷馬車戛然而止。車中緩步踱出一老者,約五十許,鬢邊霜色隱現。
老者凝睇王父良久,長嘆一聲:“二弟,可喜可賀。“
王父聞言,面目驟然凝重,半晌方澀然喚道:“……大哥。“
老者眸光落向鐵柱,頷首微笑道:“老二,此即汝家小子鐵柱?觀之,當有幾分靈慧。此次入得恆嶽,未為無望。“
王父聞之,眉間微蹙,旋又舒展,傲然應道:“小兒賦性敏慧,夙好詩書,此次恆嶽擇徒,必當入選無疑。“
“未必也。“一清朗傲慢之聲飄來,卻見一錦衣少年,年約二八,自車中款步而下,面含不屑。
“仙門擇徒,首重仙緣。觀此子形貌舉止,未免木訥愚鈍,恐入不得仙門半步。“
少年生得面如冠玉,劍眉星目,眸中卻隱含輕蔑。
鐵柱父怒目而視,鐵柱則默默凝睇對方,不發一言。
老者面容驟肅,厲聲道:“王卓,安得如此無狀!此乃汝二叔與阿弟。速速見禮!“
語畢,復轉身對王父拱手,“犬子出言無狀,老二莫怪。然......“忽而語鋒一轉,“仙門擇徒,講究機緣造化,非同兒戲。今恆嶽道虛上仙垂青犬子,故特允王氏三席,亦是對老夫幾分薄面。“
王父冷哼一聲,斷然道:“彼子既入得,吾兒亦當入得!“言罷掌中緊握,指節幾近發白。
少年嗤然冷笑,全然不將老者訓斥放在眼中,倨傲道:“二叔莫不是昏聵了?修仙一途,須得仙骨天成。就憑這木訥愚鈍的蠢貨,也妄想入我恆嶽?本少早被道虛上仙內定為親傳弟子,他...也配?“
老者聞言,面上閃過一絲得意,旋即板起面孔,斥道:“孽障!不得放肆!“
隨即整衣斂容,對王父拱手一禮,假笑道:“犬子狂妄,還望二弟見諒。老夫這便帶他入席。“言罷,引著少年施施然走向宴席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