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便引來地下流火負壓在銅鼎上方,以火克金。
引動流火之後,為防止這流火竄出地表失去效用,他又開挖一條地下暗河,引流水到流火之上,以水克火。
水上是廣袤大地,這又是以土克水。
地上種樹,又算是以木克土。
這種下的樹,以三棵原本就有的古槐樹為基點種植。
三棵古槐如同銅鼎三足。
廣袤土地如同銅鼎鼎身。
流水、流火,交叉而流如同銅鼎雙耳。
整個構造就像是個倒扣下去的三足圓鼎,而真正的禹王鼎就被扣在鼎口內,就如同禹王鼎倒扣下去,鎮壓蛟龍一樣。
這樣的五行剋制完全,固若金湯。
完全可以相信,再也沒有人能夠探查清楚禹王鼎的具體所在位置。
這也算是袁天罡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來一件最有功德的事情。
可是幾年之後,大唐立國。
袁天罡故地重遊,再一次進行逆天推衍的時候,卻算出來了一些意外。
他本以為,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保護禹王鼎。
想法沒錯,做的也很完美。
但是,又因為他改變了那裡的地貌,導致很多玄門書法高明的人,都能夠一眼看出來那地方的不同之處,更增加了禹王鼎暴露出來的危險。
不僅僅是禹王鼎危險。
但凡是敢深入到地下尋找禹王鼎的人,都會被他所設定的五行剋制陣法困死在裡面。
袁天罡不想害人性命。
但又陰差陽錯之下,有可能讓後世不知道多少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枉死。
要不是因為他設定五行大陣,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誰會發現那裡的不同,傻乎乎鑽到地底下去?
袁天罡算的出這樣的局面,可已經沒有辦法挽救了。
當初設定陣法的時候,本來就是沒有給任何人留後路,就算是他自己再進去,也是必死無疑。
袁天罡只能是竭盡所能往回找補。
先是去通知李唐一家,趕緊把祖墳從潛龍在天裡遷出來。
表面上的理由,是說什麼潛龍在天的運勢已經用光了。
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減小禹王鼎位置暴露的可能性。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他能做的就這麼多,能力再大,也管不到後人的人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