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盼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盼到這老頭子快死了,不能眼睜睜看著皇位傳給別人啊。
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
楊廣不再有任何猶豫,當晚就派出手下,先把那些能幫隋文帝草擬詔書的誰誰誰給抓起來送進監獄。
然後,他又派出手底下養了多年的殺手——右庶子張衡,進入隋文帝的寢殿侍疾。
張衡絕對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
他偽裝成給隋文帝診脈的御醫,找理由將文帝身邊的侍從全部打發走了。
隋文帝還在為楊廣的事情生氣,等著那個誰誰誰來這裡面見聖上,草擬詔書呢,根本沒注意到身邊的人會是個殺手。
而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野史當中記載,那些被張衡打發走的侍從回到寢殿門外的時候,就發現皇上的整個寢宮,都被太子楊廣的侍衛包圍了起來。
任何人無法靠近。
大家只能遠遠地看見,寢殿裡的燭光照應下。
兩個人影互相廝打,片刻之後,一道血線潑灑出來。
然後,全世界都安靜了。
眾人不敢猜測寢殿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唯有老老實實跪在宮殿門口等待。
沒過多久,門分左右。
張衡帶著淡然的微笑走出來,一手提著沾滿鮮血的半截圖風,淡淡地說了句:“皇上駕崩了。”
話音落下,張衡提著屏風飄然離去。
隨後,就有了楊廣繼位,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親哥楊勇自盡,誣陷親弟蜀王楊秀和幼弟漢王楊諒致死。
後世史官們記載的時候,便將這件事稱為“仁壽宮變,血濺屏風”。
在史官們看來,隋煬帝的登基之路充滿血腥,但又順利無比。
畢竟,他本身就是太子。
可實際上,楊廣即便是在隋文帝死後,有著太子的身份,登基之路還是相當坎坷。
皇宮內外反對他的人無數。
更有擁護楊勇的大軍,舉起來討伐楊廣的大旗,試圖趁著他根基不穩的時候,再度發動兵變。
楊廣絕不是那種輕易被人打敗的人。
當時就授命張衡,帶領他的近身侍衛在皇城內外排除異己,但凡是不忠於隋煬帝的人,一律殺無赦。
可是,這忠與不忠究竟該怎麼區別呢?
張衡想到了個絕佳的辦法。
全朝的文武百官,但凡是效忠隋煬帝的,那就接受宮中御醫的刺青紋身。
有紋身者,視為忠。
無紋身者,殺無赦。
而紋身的圖案模板,正是“血濺屏風”時,張衡從隋文帝寢殿中帶出來的半截圖風。
“血屏風”的稱呼,從此流傳下來。
一直延續到隋煬帝身死,甚至往後數十年,都有很多人帶著血屏風的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