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休息一覺,第二天陳策在林海濤的帶領下來到了另一個室內場地車比賽場館。
這個場地車比賽場館的跑道一圈只有250米剛好符合爭先賽的要求。
當然場地改變了規則也會跟著改變,這次爭先賽和凱林賽規則可不會一樣了,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有了資格賽。
參賽者需要先參賽資格賽後確定自己的成績,然後再抽取分組,分組後再和同組的人比賽,拿到前二的人將會晉級到16強,後面還有八強,四強,冠軍。
所以爭先賽的比賽場次是比凱林賽要多的。
當然,爭先賽的比賽節奏也比凱林賽慢一點,這也和他的規則有關係。
爭先賽中資格賽的比賽規則和後面的十六分之一決賽,八分之一決賽等比賽的規則有些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先在這裡說說爭先賽的規則。
首先不管是資格賽,還是其他場次比賽,爭先賽的基礎規則是一樣的,那就是一組人一起出發,然後騎了一定的圈數後裁判會鳴槍,這時候比賽正式開始。
其次,還有個規則,那就是作為最內道出發的騎手,他必須成為領騎者,而且領騎到裁判鳴槍,鳴槍前所有人不得超過領騎者,否則算違規。
當然資格賽和其他場次比賽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資格賽是在鳴槍後騎行兩圈,最快那人為第一,而其他場次比賽卻不是,其他場次比賽是裁判鳴槍後200米外就是終點,誰第一個衝過終點線誰就是第一,不需要騎行兩圈,這就是爭先賽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還有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爭先賽的資格賽是分8組舉行的,每組八人,而正式比賽卻是分16組,四人一組比賽的,所以爭先賽所用的時間將會非常漫長。
當然這些規則陳策比賽前一早就瞭解過了,所以他也不會感到陌生。
等他報名結束後林海濤找到了他,“陳策,等等資格賽別騎太快,只需要拿到中等成績就行了。”
陳策擺擺手,“行啦,教練,爭先賽的戰術你已經說過無數次了,我都記得了。”
雖然陳策說的無所謂,但他心裡卻牢牢記住教練教過的戰術的。
爭先賽不同其他比賽,爭先賽中資格賽成績最好的人,會在正式比賽時候會佔據內道並且領騎的,那對於參賽者來說非常不利。
啥。佔據內道而且領騎比賽是對自己不利,作者你這是在發傻吧,我想肯定有人這樣問的,但別急,我會在後面慢慢解釋為什麼領騎者這個位置是個巨坑的。
這次爭先賽中國派了三人參賽,分別是陳策,陸毅,韓國慶,他們被分成了兩組,陸毅韓國慶在第五組,陳策卻在第一組,他將會第一個參加比賽了。
很快,比賽開始,一排八人開始繞著場地騎車了,等他們繞了三圈,速度上升到五十左右時候,裁判鳴槍了。
比賽正式開始。
當然,因為這場比賽是資格賽,所有參賽者都沒有拿出全力去比賽,他們在陳策的帶領下只是以均速五十左右騎完了兩圈就結束比賽了。
這速度不快也不慢,算是場地車正常速度。
也不知道自己刻意壓低到這種速度算不算太過卑鄙呢?陳策不禁想到,他從來沒有做過這麼消極的比賽呢。
不過等第二組的人比賽後,陳策感覺到自己還是不夠厚顏無恥。
他發現第二組的參賽者為了不想在正式比賽中領騎,他們竟然相互不提速,一直保持均速四十五左右結束了比賽。
“這也太過消極比賽了吧。”陳策吐槽道,自己已經夠消極了你們竟然比我更消極怠工,對得起你們的父母嗎?對得起你們的國家嗎?
旁邊的陸毅拍拍陳策道,“放心,我們這組會盡力比賽的。”
陳策相信了陸毅的話,但現實卻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
來到陸毅比賽時候,他們更無恥的把速度控制在均速四十六左右,這個速度能保證陸毅排在所有人的中間,那樣他在正式比賽時候將不會被安排到最內道,也不會安排到最外道,完美的避過所有難騎的路線。
當然爭先賽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需要抽籤確定正式比賽出發的小組位置,所以,當陸毅拿著自己的籤找到自己所在的小組時候,他瞬間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