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望海為何還會賺錢?
原因在於,在劉鎮地方官員擔心民變,調來軍隊的時候,安望海就偷偷與該軍隊的長官私下結交,送了他一筆富貴。
土匪掠奪黑商,不僅僅會搶走安望海買糧食的錢財,也會收刮乾淨那些黑商原本的積蓄,兩者加在一起,至少是安望海出資賣糧的數十倍之多。
得手的土匪並不知道,就在他們在劉鎮瘋搶黑商的同時,他們的山寨早就被他們以為已經離開的軍隊攻下。
土匪們運載著大批錢財返回山寨的時候,就被早已埋伏好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全軍覆沒,辛苦收刮來的錢財也全部落入軍隊之手。
隨後,軍隊長官按照約定,歸還了安望海十倍買糧錢,其餘的除了打點自己的上峰之外,其餘的都中飽私囊。
伯三昧恍然大悟:“你等於是沒花一分錢,就拿走了那些糧食,可我不理解,那些土匪曾經也是百姓,而且其中還有部分是剛剛入夥的災民,這麼做……”
安望海道:“你覺得我太殘忍了對嗎?你回想下,在沒有發水災之前,這些土匪做過什麼?他們對付得了劉鎮的大戶和地方官員嗎?對付不了,所以,他們那時候下手的全都是普通百姓,所作所為比起那些惡霸大戶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天下的確有逼上梁山,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土匪,但我對付的那些絕對不是,而那些災民落草為寇之後,他們一樣會參與這些醜惡的勾當。”
伯三昧微微點頭,他想到自己雖然沒有淪落為土匪,但最終當了海盜,只是後來搖身一變,成為了孫大帥麾下的一名大頭兵而已。
安望海看著伯三昧道:“我知道你覺得,我也與那些狗官一樣,與兵痞們狼狽為奸,是呀,的確是這樣,但那也是當時唯一的辦法,如果當時產生民變,一群沒有知識大字不識幾個的災民,沒有領導,沒有綱領,遲早也會被軍隊全數剿滅,就算僥倖活下來的人,遲早也會成為土匪,幹起殺人越貨的勾當,這就是亂世,我必須做出我認為最恰當的選擇。”
安望海手裡的那批糧食當然無法賣給那些已經沒家沒土地一無所有的百姓,但是劉鎮的地方官們卻打起了那批糧食的主意。
為何?
糧食要充斥糧庫,這是律法所定,災後糧食也可以代替地方稅務,而安望海手中的糧食是平價糧,所以,官員們自然會想方設法趕緊把安望海手中的糧食買到手裡。
水災之前,那些黑商與地方官員狼狽為奸,而現在黑商們已經落魄,在地方官員眼中,他們不過是一個個臭氣熏天的尿壺而已,必須趕緊踢走,因為一批商人倒下,遲早會有另外一批站起來。
所以,安望海賣出這筆糧食,又賺了一筆。
伯三昧脫口而出:“果然是無奸不商。”
說完,伯三昧意識到了什麼,趕緊道:“恩人,我不是那個意思。”
安望海卻笑道:“不,你就是那個意思,沒關係,‘無奸不商’四個字對我來說,是褒義,而不是貶義。我賺來的那筆錢,我全部捐給了上海商會助學部,用以資助那些求學若渴的人們,中國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我不會平白無故把錢撒出去,我不救窮,我不救那些自暴自棄之人,我幫助的都是生在亂世中,卻依然對國家,對未來抱有希望的人!”
伯三昧感嘆道:“嗯,千金散去還復來。”
“不,是千金散去不復來,你知道一個真正成功的商人必須具備哪兩點嗎?”安望海注視著疑惑的伯三昧道,“是聚財之道和散財之方。”
伯三昧問:“聚財之道我大概明白,但散財之方又是什麼意思?”
安望海解釋道:“古往今來,世人評價一個商人是否成功,看的都是他如何聚財,無非就是想模仿他的方法為自己所用,然後發家致富而已,但如果一個人僅僅只是知道如何賺錢,那麼此人充其量也不會是個鐘鳴鼎食之輩而已。任何人的聚財之道都與自己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當那個時代一過,這個人也會隨之煙消雲散,留下的不過只是一些虛榮的傳說,他成功,難道就能保證自己兒孫一樣成功嗎?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道理。”
伯三昧問:“那麼散財之方到底指的是?”
安望海道:“一個人很清楚知道自己有能力賺錢的人,他就不會被金錢所迷惑,所腐蝕,他就知道應該把錢用在什麼地方,而不是為了賺錢而去賺錢。”
伯三昧其實不懂,只得尷尬地點頭。
安望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你想知道的,我都已經告知,現在,該聊聊你我了。”
伯三昧看著安望海,不知道安望海要做什麼安排。
安望海道:“我只身來甬城,又巧遇你,被你識破身份,按理說,離開這間房間的只能有一個人,不是我就是你,但你敢直接來找我,加上你也坦誠相見,那麼我就信你一次,從現在開始,你再也不能光明正大的踏入桂花屋,你需要在暗處當我的眼睛,幫我收集我想要的一切情報,事成之後,我給你三千大洋。”
三千大洋?伯三昧這輩子都沒見過那麼多錢,可他卻不是隻認錢的人,於是立即道:“恩人,我不是為了錢……”
安望海看著桌上的五塊大洋:“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萬事又不能缺了錢,我請你辦事,我就得付錢,你辦的事是在刀口上舔血,酬勞當然不能少,這是我的規矩,每晚你來桂花屋向我彙報一次,千萬不要出賣我,否則,我會讓你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