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廖凱還是那個廖凱,他的每一句回答都符合他一貫的風格。
至於別人怎麼去理解,那是別人的事情,他左右不了,也不關心。
……
……
備戰華喬大學的這幾天,球員們難免會產生懈怠心理。
孫越一再地提醒大家:“不要輕視任何對手!……”
然而並沒有什麼實際重要,況且孫越也不過是講講大道理,對手除了球員間的默契度更高,他也不知道要對手有哪些需要重視的地方。
對於大學籃球,他本身就知之甚少,最後還得請教隊員:“有誰比較瞭解華喬大學的打法,有哪些重點球員?”
“他們是去年世界大學生3v3籃球的冠軍!不過那批冠軍球員今年剛退役,就只剩下孟祥一人。”
“對,孟祥肯定是他們的主攻點,打4號位,喜歡投三分,一場比賽得扔十幾個三分。”
“除了孟祥,還有彭越,是他們的核心後衛,突破賊快,但籃子不穩。”
“鋒線上主要是楊炯,是個左手球員,策應能力不錯,也有一手三分。”……
朱松偉、李林等大學生球員,都是在cuba裡混飯吃的,對其他大學籃球的情況瞭如指掌,很快就將他們知道的資訊彙報給孫越。
孫越則根據這些資訊開始了針對性的訓練。
具體辦法是,先排出汪少傑、王曾傑、劉義、申塗和劉浩原的五人先發,然後廖凱等替補球員模擬華喬大學的相應球員,有針對性地給先發陣容喂球。
廖凱扮演的角色是楊炯。
嗯……
除了同為鋒線球員這一點相同之處。楊炯是左手將,廖凱是右手球員;楊炯擅長擋拆後做軸策應,廖凱打球侵略性十足,基本都是自己殺向籃筐,很少策應傳球;楊炯能飄在外面投三分,廖凱從不在比賽中嘗試三分。
讓廖凱去充當楊炯的角色……
真是隻有天才才能想得出來的主意。
所以訓練的效果怎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有沒有人對此發表意見,因為從內心裡講,根本就沒有人把華喬大學這個對手放在心裡。隨便怎麼訓練都可以,不過是找一種方式來打發時間罷了。
在孫越的排兵佈陣中,廖凱又被貶為替補,不過這一次,倒不是孫越輕視廖凱,相反,他還專程來給廖凱解釋:“把你放進第二陣容,就是要充分發揮你在進攻當中的破壞力,在這套陣容裡,你是第一進攻選擇,你可以隨便攻,我就是要用你的進攻來帶動隊友……”
“但我不是一個隨便進攻的球員啊!”廖凱看了看第二陣容的隊友們,覺得孫越的話不太靠譜。
在場上能獲得多少出手權,這不是戰術設定出來的,而是取決於跟你同時在場的隊友。廖凱歷來是,隊友們善防,他就攻;隊友們喜歡進攻,他就防。至於和隊友搶奪出手權這種事,他幹不出來。
喜歡籃球場上一少年請大家收藏:()籃球場上一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