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喬大學?”
當球員們得知第一場外戰對手是華喬大學時,都是不屑一顧的表情。甚至有球員當場就表示: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們不用備戰了。打個華喬大學還需要備戰?這簡直就是對我們自身實力的侮辱。
“少傑!你們學校打華喬大學,得贏多少分?”
“平均二十分左右吧。”
汪少傑也想謙虛,但事實擺在那裡,首都大學這兩年來一共和華喬大學在正式比賽中交手三次,三場比賽都是大勝,場均淨勝分二十以上。
追夢隊裡的大學生球員,可都是整個cuba聯賽裡的精英——全明星球員啊,再加上申塗、劉浩原、王曾傑等職業邊緣球員,打個cuba裡的八強球隊華喬大學,那還不是信手拈來?
華喬大學曾經是很輝煌,是cuba的九冠王,但那都是曾經的時代了。那時候,華喬大學能夠招收灣灣、奧門等地的學生球員過來打球,而那些地方的學生球員都是職業球隊的後備人才庫,這跟華國的青訓體系不一樣,有了這些球員的加入,華喬大學得以壟斷了國內的大超聯賽和大學生聯賽,
但現在,時代和政策都已經變了。
現在的cuba,是首都大和青華的天下,是東北賽區一家獨大的格局。
近幾年來,華喬大學在cuba裡的最好成績,也不過是闖入全國八強。更多的時候,他們都不一定能從東南賽區裡殺出來。即便在東南賽區,浙大、廈大、粵東的幾所大學都可以騎在曾經的九冠王頭上耀武揚威。
所以接下來,當球員們被邀請進錄音棚、單獨錄製對即將遭遇的對手的態度時,都表示會輕鬆取勝。
輪到廖凱。
“你是否認為華喬大學能給追夢隊造成麻煩?”女導演問。
“當然!任何一支球隊都會給我們造成麻煩,所以我們必須要時刻做好準備,去應對、並解決掉這些麻煩,並在解決麻煩的過程中學會成長……”
女導演:“???”
她原以為,廖凱肯定會回答“華喬大學太菜了,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麻煩,我們能夠輕鬆擊敗對手”之類的,這才符合他說話狂妄的形象嘛,什麼時候變得謙虛、穩重起來?
而且還說得很……官方。
難道是我問問題的方式不對?
於是她換一種方式問:“你認為追夢隊有幾成把握能夠擊敗對手?”
“十成!”
聽到這個答案,女導演才會心一笑:還是熟悉的回答,熟悉的配方。
這才是李凱同學應有的回答嘛!
“那你覺得這場比賽能夠贏下對手多少分?”她接著問。
她滿懷期待,期待著廖凱說出20分、甚至30分這樣誇張的答案出來,因為只有誇張的答案才能激起觀眾老爺們那根有些遲鈍的神經……
然而廖凱的回答是:“籃球比賽只有勝負之分,贏1分和贏30分是同樣的結果,而輸30分和輸1分之間也沒有任何區別。所以,能夠贏多少分,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女導演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有匆匆結束錄製,換下一個球員進棚。
看著廖凱離去時稚嫩卻寬厚的肩膀,她甚至產生了一種幻覺:難道隨著這兩場比賽的爆發,這名高中生也完成了從青澀張狂到低調沉穩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