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上午,他都沉浸在練習新的運球技巧之中,三個小時的時間,他甚至連一分鐘喝水的工夫都沒有,也完全感覺不到疲倦,甚至許建明來到了體育館、並和球員們在商量下午比賽的對手,他都不知道。
最後,到了許建明招呼球員們集合,一起去吃午飯的時候,他才極不情願地停了下來。
也就是在這時候,傑森才找到時間來給廖凱講解運球的其他注意事項。
他重點強調的是對球的保護。
這個道理,廖凱懂:一個合格的持球者,永遠不會將皮球暴露在他防守者面前。
當然,他還是很虛心地聽取傑森的講解:“如何保護皮球?始終讓你手裡的球遠離防守人,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用身體將它和你的防守人隔開,但當你需要正面持球進攻的時候,皮球應當放在腰後側……,運球的時候,要判斷好防守人與你的距離,有時候可以體前運球,但有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採用胯下或是背後運球的方式……”
一起吃完飯,廖凱隨隊坐球隊大巴車前往比賽場地。
相比於上午緊張的訓練,下午的比賽就輕鬆多了。
對手南陵技校中專學校),目前戰績1勝8負,全是些跟老二身體一般瘦弱的中專生。
而起風隊,廖凱的新隊友們,全是許建明花錢請來的球員:有來自錦都、綿羊等地的大學生球員,有常年靠打野球謀生的“走賽”球員,還有從外地拉來的市青年隊球員……
再加上傑森和廖凱,比賽的畫面慘不忍睹。
簡直就是美國男籃打華國男籃,世紀慘案。
廖凱打得很隨意,除了幾個身前無人的跳投,他基本上就是做一些皮球中轉站的工作。
去內線虐這些中專生,有什麼意思呢?
一節比賽打完,比分就被徹底拉開,他就開始在場上實驗起他新學的運球技巧。
他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
原來持球過人這樣簡單!
當他急速帶球前進,再猛地一回拉的時候,防守球員頓時腳踝打結,差點摔倒在地。
廖凱就停在原地看著這幅傑作,甭提心裡有多開心了,他甚至都不急著投籃,待防守球員理順了腳步,重新反撲回來時,他再猛地向前加速,對手再次原地跳rap……
打球,原來節奏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
他又繼續實驗正面交叉步。
他始終銘記,腳步變化要靈活、要多變,手和腳要配合起來。
他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左手帶著皮球去到身體的最左側,然後再猛地右跨,大幅度變向……
他又看見了防守人被自己晃得腳步踉蹌,身體重心完全丟失。
這就是crossover!
soeasy!
……
賽後,廖凱的興奮已經不只是領到兩千元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