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未來影視公司”不是要轉正了嘛!
作為一家獨立運營,並且走入正規化、制度化的影視公司,總不可能真就一直靠著魏來的劇本產出吧?
一年一部兩部的時候還好,魏來還可以解釋自己比較高產。
但是到公司化後,一年投資七八部乃至十幾部電視劇、電影的情況下,魏來不可能再一個人將這些專案的劇本都全包了吧?
魏來再高產,也不可能一年“原創”這麼多劇本啊!
外界大眾也不可能接受這個說法啊!
所以未來影視公司以後的電視劇、電影投資專案,主要還是得靠到處收優秀編劇、導演們投的劇本,然後再從中篩選投資!
就像魏來當初大四那會,到處給影視公司投劇本一樣!
那在這種情況下,魏來肯定就得向圈內掌握“劇本資源”最多的編劇群體們示好了!
這樣他們才會在想要投稿的時候,優先選擇魏來的公司嘛!
而且魏來是打從心裡想要給這群編劇在劇組更多許可權的。
說真的,去好來塢轉悠了一圈後,魏來其實就很能理解好來塢的電影為什麼比華夏拍的更好了。
人家是真的做到了產業化。
什麼叫產業化?
那就是各司其職,劇組的每一個職位、每一個工作人員,那都是很重要的一份子。
國內的優秀電影,特指可以在國際上拿獎的那種,大多數都是自編自導,也就是導演自己編纂劇本,然後自己拍攝的電影,再不濟,導演也至少得是編劇團中的一員,不可能完全不摻和劇本編纂。
而在好來塢,導演和編劇各司其職,編劇提供劇本,然後導演負責拍攝,最終拍出優秀電影,甚至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都是屢見不鮮的!
為什麼?
因為國內的編劇就是不受重視啊,只有自己編劇的導演,才能夠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或者說國內的絕大多數導演只信任自己的創作,不信任編劇的劇本。
這樣或許對那些充滿創作才華,最頂尖的導演天才來說是好事,但是一個產業,不可能只靠那麼三五個天才撐著!
就像華夏電影,最頂尖的三五位導演,戛納、柏林、東京各種電影節都是常客,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也沒少拿。
但是華夏的電影產業,卻始終算不上多優秀,哪怕是輻射亞洲都很艱難,甚至還不如韓國已經專業化了的電視劇產業韓國電視劇產業很專業,編劇重視度很高,並且和導演基本上是各負責一攤,可以批次製作影視)。
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想要做到整體優勢,那必須是要批次化培養優秀的編劇,然後再培養出批次化的合格導演,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電影水準,做到電影產業專業化、工業化!
魏來沒辦法說動偌大一個華夏電影圈,但是他可以做到自己的公司向電影產業專業化過渡!
從重視編劇,提高編劇待遇和劇組權利開始!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