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打光通常都跟cg環境不同。
打個比方,在室內拍攝的時候,演員可能接受的是白光的照射,但是要將演員的臉合成到正片裡時,正片裡角色卻是在太空中,又或者說正在經歷太空站爆炸,臉上應該倒映火光才對!
如果燈光不對的話,合成就沒法進行了,看上去會非常怪異。
觀眾將會體驗到動畫師們常說的‘恐怖谷現象’。
也就是說每樣東西都非常接近真實,但你的潛意識就是會覺得有什麼東西不對勁,這會使觀眾立刻跳出劇情。
而想要避免恐怖谷現象的唯一辦法,就是在面部使用自然、真實的光照,並尋找匹配面部光照與cg環境光照的辦法。
魏來籌備劇組的時候,做出最多的工作,就是琢磨怎麼樣搞定這個環節。
他和負責劇組道具工作的盛子凱討論了小半個月,才最終討論出了一個“ed燈箱方案”。
這個方案的想法是搭建一個佈滿ed的佈景,照亮身處其中的演員的臉,使其與cg動畫相匹配。
簡單的說,就是製作一個六米見方的燈箱,在其內部打出虛擬場景的圖桉,匹配演員的主觀視角。
在ed燈箱內部,cg環境跨越整個牆壁和天花板,模擬地球的反射光照亮裴敬和朱莉,併為演員提供視覺參考,讓他們覺得他們是漂浮在太空中。
這一別致的方案,可以直接把將要用於合成的虛擬環境光拿來照亮演員的臉。
也就是說,兩位演員在燈箱中,四面的ed螢幕上都會顯示出太空的景象和光線,這樣既能夠讓他們臉上打到的光,和電影劇本中的樣子相符合,到時候好做後期。
而且還能夠幫助兩位演員入戲,讓他們多少有點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可比對著四面綠布演戲來的容易多了。
只是,想要做到這一點的話,不但這個“ed燈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製作,而且魏來還得先找特效公司,先把《地心引力》的部分特效鏡頭,主要是外太空的景象,在太空俯瞰地球的景象之類的都先做出來。
這樣後面正式拍攝的時候,才可以在ed螢幕上展現出這特效製作的虛擬環境。
如此行為,也算是電影工業中開天闢地的一次了。
以往的其他電影,不管是華夏的還是好來塢的,大家都是先搞個綠幕把戲給拍完了,然後再進行後期特效的製作。
到魏來這裡,倒是先要把部分特效合成鏡頭給做出來,然後再讓演員身處合成的虛擬環境之中,再進行正片的拍攝!
隨著演員的實拍素材被整合到cg影象當中,劇組還需要修改一些虛擬元素來與演員互動,或者改變他們臉上的光照。
這才是真正的“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拍攝方法!
至少之前從來沒有電影劇組這麼搞過!
而為了做到這別出心裁,甚至可以說是改變電影製作方法的拍攝,魏來不得不再次延後了一個月,直到2023年的11月3號,獲得了特效製作的虛擬環境畫面,又接到從美國趕來的朱莉後,《地心引力》劇組才終於開機了!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